「但如果劇組與投資的關係不再是供過於求,而是供不應求,那麼難道不該將能創作出這樣供不應求的好電影的編劇與導演奉為座上賓才對嗎?」
「我不知道卡隆先生你是從誰地方拉了多少投資,但不管他撤資會帶來多少缺口,我想我都可以補足。」
「而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讓這部電影以最完美的方式被拍攝出來。」
第146章
卡隆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
他知道秦尤說的是對的。
在電影這行里, 投資商擁有極大的話語權,或者說在哪行不是呢?出錢的人總是上帝,導演們在片場呼風喚雨,被媒體小報戲稱為「暴君」, 但是面對投資商的要求, 也總是很難擺出什麼硬氣的態度。
編劇就更不用說了, 作為純正幕後工作者,編劇是編導演員三者里地位最低的,完整的劇本說拆就拆,說改就改, 薪酬還是最低的,就這麼低的薪酬投資商還要覺得給太多了,話語權更是完全沒有, 能保證自己的劇本被完完整整拍出來的都已經是少數了。
但凡事總有例外。
就像創業,一般來說都是創業者苦哈哈地去找人投錢,就算好不容易找到了, 也總是容易受制於人。
但一旦這個項目有極大的成功可能, 那麼投資商就會因為錯過數十倍回報的恐懼而瘋狂搶著給它送錢, 附帶的條款更是寬鬆到不行, 幾乎不分走公司控制權,只要求自己能在這個項目里摻一腳。
甚至不需要絕對的成功可能, 驅動著投資者們做出這種「搶著送錢」的行為的,往往不是絕對的成功可能, 而是對錯過的恐懼,所以一旦有人爭奪, 他們就會跟著抬價。
秦尤現在要扮演的,就是這個「爭奪者」的角色。
她很清楚, 自己甚至不需要真的付出什麼,只需要表現出一種「你不投我來投」的態度,就足以讓這部電影背後的投資人從高高在上的上帝變成疑神疑鬼生怕自己少賺了錢的普通生意人,從而收回認為自己是投資者就有資格對劇組指手畫腳的想法。
畢竟投資人能威脅劇組的事也就是「撤資」而已,當有人上趕著接他班的時候,這個威脅自然也就沒那麼有效了。
於是她看著卡隆的表情逐漸平緩了下來:「哈哈,秦小姐的心意我代替劇組心領了,不過劇組的投資非常充裕,至於演員嘛,這部電影,我們既然是衝著製作出一部能夠留名影史的經典電影去的,那麼當然要將一切都做到盡善盡美,秦小姐放輕鬆,這部電影會如你所願以最完美的形式被製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