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標註上可寫的是【指使魯直意殺害何謂石的李宸謹】
李宸謹,便是二皇女。
是這二人聯了手?
還是二皇女想藉機栽贓給三皇子?
可惜吳大人並不願說實話,反而一口咬定是與奉公門在朝堂上有所衝突,見不慣囂張跋扈的捕快,所以僱人投毒報復。
再多問幾句,他便閉口不答了。
即使捕快們知曉定是有人指使,也一時之間拿他沒辦法。
好在與此同時,伏清合與姜南那邊也有了進展。
賣炊餅的婆子當日的確是在家休息,而肖一衡那日所見到的是他人扮演。
那日,同一條街的側邊路口有馬車側翻,上邊貨物掉落一地,因此被堵塞片刻,所以無人經過。
伏清合查到這事恰好是肖一衡進入街道之後發生,應是有人故意阻攔,便是為了讓此事找不到人證。
沒有人證,但順著這條路,問出了那貨車的行走路徑。
查到最後,找著了一家首飾鋪。
再深查,這鋪子在朝散大夫劉大人的名下。
劉大人和定遠將軍夏將軍是姻親關係,而二皇女掌管軍器監,和夏將軍走得很近……
這兩人都是明著和二皇女交好,是同一派系的黨羽。
到了劉府去詢問,劉大人當然不可能指證二皇女,更不可能承認此事。
堅持說此事是意外,是鋪子裡的管事失職,導致貨物過重,車被壓垮,才堵住了路口,和自己無關。
姜南那邊的追查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何謂石生前所追查的最後一個案子,是有關屠滅景州蕥村二十多戶人,肆意殘殺過路行商的大山賊盧闓。
盧闓做打手起家,最初只是路邊訛詐騙取一點錢財,後邊發展成團伙,改為直接強搶。
害怕被衙門捉住,他們離開郡縣人群集中之地,改為在景州的幾個山上,繞著山路遊走,遇見行商便搶。
手下幾十個人聽他指揮,個個身懷武藝,並非常見的烏合之眾,十分難纏。
最後他們犯下大案,奉公門接手,何謂石聯合衙門和下洲部分駐軍配合,才順利圍剿一眾山賊。可惜這盧闓對山上地形路徑皆十分熟悉,見勢不對提前跑路,留其他人斷後,讓他一人得以逃脫。
自從被盧闓逃走,此人成了何謂石心中的一根刺,這次好不容易再次收到了風聲,何謂石害怕錯過,當日便帶著大隊人馬便追到了雲山。
盧闓的消息來自於一個案件,有一行商經過雲山附近的連山,被幾人搶奪錢財,還想取人性命。
是身邊護衛衷心護主,才讓行商得以逃。
行商去衙門報案,所描述出的山賊長相和盧闓畫像相近,便被報到了奉公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