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這麽說是鬧著玩,這次可不是。
說真的,他們家老爹的策論寫的不差,是歐陽修鑑定過的有才能之人。
看今年這情況,二哥詩賦不合格都中了,可見朝廷的確有意改變取士的側重點。
省試不再偏重詩賦的話,老爹下場沒準兒真的能大有成就。
「還是別了,放過爹這把老骨頭吧。」蘇洵笑道,收拾收拾心情開始挑刺兒,「你三哥考前緊張,排名靠後尚在意料之中,你二哥該吃吃該睡睡萬事不愁,排名怎的也如此靠後?」
蘇景殊勸道,「能考中已經很不錯了爹。」
這屆春闈一共取了三百八十八名進士,能在七八千個舉人里考到前三百八十八不容易,別看排名不好看,得看競爭對手有多棘手。
春闈匯聚全大宋的英才,哥哥們厲害著呢。
金榜名單三百八十八人,只有他們家二哥一個偏科偏到有一門不及格,就這都能中還有什麽不滿意?
蘇洵心道也是,能考中已經很不容易,他一個連考幾次都沒考中的說那麽多干什麽?
兩個兒子一起高中,老蘇心裡著實鬆了口氣,直到放榜的前一刻,他都在擔心倆兒子會重蹈他的舊轍。
如今的士子喜歡創作險怪奇澀之文,幸而歐陽公提倡平實文風,否則兩個兒子怕是連金榜的尾巴也夠不著。
還有小兒子,臭小子是他啓的蒙,身上的毛病和他如出一轍,如果沒有歐陽公扭轉朝廷取士的側重,這小子才最可能和他一樣屢試不第。
蘇景殊離考試還早著,他自己一點都不著急,還在連說帶比劃的和他爹說今天不出門錯過了什麽,「貢院附近停了好多馬車,都是準備榜下捉婿的人家,我為了回來報信都沒仔細看,真是太可惜了。」
那可是榜下捉婿,好幾年才出現一次的榜下捉婿,放著熱鬧不看不是他的風格,這次的犧牲真的很大。
蘇洵後怕的拍拍胸口,「還好讓你兩個哥哥提前成了婚。」
兩個兒子英挺俊朗才華出衆,二十歲便能高中進士,要是再爆出來沒有成婚,他們家門檻都得被冰人踏破。
京城遍地是權貴,他們家小門小戶得罪不起,離家之前讓先讓他們成家直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防患於未然,如此未雨綢繆,不愧是他。
老蘇搖頭晃腦開始自誇,蘇景殊腳底抹油迅速開溜。
程夫人安排好今天晚上的菜單,正在和兩個兒媳商量過些天兒子外派為官要帶些什麽。
金榜分五甲,一甲無定額,不過不止三人,而是以三人為貴。
第一甲為甲科,稱進士及第,往下都稱乙科。
乙科第二甲、第三甲級別高點,和甲科一樣同稱進士及第,乙科第四甲賜進士出身,第五甲俗稱丙科,賜同進士出身。
他們家子瞻在第四甲,子由在第五甲。
殿試之後朝廷授官,第三甲、第四甲試銜、判司簿尉,第五甲及諸科同出身並守選,也就是等候朝廷選用。
兩個人都要外派為官,小夫妻不好分開太久,到時候會一起離開,只是現在不知道會派到什麽地方,也不知道該準備些什麽。
現在離他們外派少說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不著急。
小小蘇溜達過來,和姐姐嫂嫂打過招呼坐下,等她們說完才眼巴巴開口,「娘,食堂的事情您有章程了嗎?」
兒子可憐兮兮的要幫忙,程夫人自是不忍心讓他失望,只是太學和其他地方不一樣,讓她在太學門口開家食肆她能在三日之內開張迎客,讓她去打理太學的食堂,她得提前和學丞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