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書中強烈要求皇帝重視法度,民間風氣敗壞的根本原因就是為政者不懂得法度,要是朝廷百官各個都像包公那樣明正典刑,大宋還能是現在這個樣子?
王安石洋洋灑灑寫了長達萬言,但是問題來了。
官家不聽。
官家不聽!官家竟然不聽!
氣死他了。
第40章
*
王安石上疏興利除弊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熟思審處。
他從慶曆二年及第外放為官至今已有十五年,汴京承平繁華並不能掩蓋大宋積貧積弱的事實,看看對大宋虎視眈眈的遼國和西夏,現在並不是貪圖逸豫的時候。
京城尚有無憂洞這等駭人聽聞的賊窩,京城之外的賊窩更加險惡。
別處沒有汴京這樣四通八達的下水渠,但是山高谷深哪處不能藏人?
百姓出行不敢獨行,走在官道上都能被賊寇攔路搶劫,地方官府無力剿匪,只能看著一夥夥賊寇占山為王為非作歹,種種情形和京城的無憂洞並無區別。
官家寬仁只想著息事寧人,上行下效,地方官府對付賊寇多是招安,不管是地痞流氓還是強盜土匪都招入廂軍,以此來求保境安民。
軍隊數量逐年增多卻不思訓練,每年耗費大量軍餉養兵,空放著幾十萬上百萬的青壯勞力虛度光陰,民間的良田卻荒廢無人耕種,長此以往豈會不出問題?
只軍中便有如此多的弊處,朝中怎樣可想而知。
范文正公推行新政試圖救偏補弊,怎奈觸動太多權貴的利益,新政僅推行一年便草草結束,而范文正公也自請出京,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
前些日子陳世美之案後官家大發雷霆,看上去大有整頓官場之意,滿朝文武都緊張的等他下一步行動,不知道這次整頓官場能整頓到什麽地步。
所有人都猜測會不會是范文正公的去世刺激到官家,讓官家藉此契機要將草草結束的新政推行徹底。
結果又是雷聲大雨點小,和陳世美之案有牽連的官員處置完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王安石:???
范文正公積勞成疾病逝任上對官家的刺激這就結束了?
這就結束了?
他怎麽沒把范文正公給氣活過來?!
王安石地方為官十五年,見的越多越佩服范仲淹推行新政的魄力。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大宋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
朝中各位相公都直言敢諫以天下為己任,只要官家支持,再難他們都能走下去,偏偏官家最穩不住。
無憂洞之殘忍駭目驚心,案犯千刀萬剮都不足以泄民憤,結果到了官家那裡竟然因為牽扯到的人太多就想輕輕放下,這是能輕輕放下的事情?
幸好包公足夠強硬,還有八王爺、王丞相等人鼎力支持,如此才沒有讓官家真的輕輕放下,不然事情傳出去,官府根本無法向京中百姓交待。
王安石心中鬱郁,也放心不下飛來橫禍無辜受難的好友之子,散衙後便拐到蘇家看看有沒有哪兒能幫得上忙。
也是他來的巧,剛來沒說幾句話景哥兒就醒了。
醒了就好,回家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雱哥兒,他們那些同窗也不用再跟著憂心。
蘇景殊醒了一會兒,和爹娘說了幾句話又沉沉睡去,其他人輕手輕腳出去,屋裡只留程夫人和蘇八娘守著。
王安石寬慰蘇洵幾句,知曉老友無心待客沒在蘇家多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