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景殊和王雱也很氣,但是他們也知道現在不是衝動的時候,「展護衛,你要不要先上馬車?」
對方人多,待會兒打起來他們不占優勢,現在回開封府搖人還來得及嗎?
說曹操曹操到,展昭還沒回話,包拯的儀仗隊便出現在王丞相後面。
朝臣上朝都要經過御街,包大人和他們走的是同一條路,走到路口才分道南北而行。
如今王丞相和耶律夢龍堵在御街,正好擋住了包大人的路。
展昭看到熟悉的車隊瞬間消氣,「無妨,包大人到了。」
蘇景殊和王雱連忙掀開車簾,顯然都對包大人有著十足的信心。
果不其然,包大人走出轎看到這番情況,得知王丞相因為怕得罪遼人而退讓簡直是痛心疾首。
王丞相只是嘆氣,「後生晚輩不懂規矩,何必與他計較?」
包拯看著只想息事寧人的王丞相,實在是恨鐵不成鋼,「如果丞相只是一介平民,自然可以不計較,可丞相是大宋丞相,代表的是大宋的尊嚴,一分一厘都要計較。」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個道而已,小事罷了。」王丞相轉身要回轎子,待會兒還要上朝,不能在路上耽誤太久。
包拯不依,攔住王丞相不許他退,「讓道事小,國威事大。丞相,今日退一步,遼人氣焰高一丈,他日邊疆退一仗,這一步萬萬退不得!」
丞相不肯和遼人起爭端,他包拯替丞相來爭。
展昭耳聰目明,聽到這裡從馬車後面現出身來,遠遠朝包拯和公孫策點點頭,然後繞過獵犬走到耶律夢龍跟前,不卑不亢,「大宋丞相在此,閒雜人等一律改道迴避,違者送開封府問罪懲治。小王爺,請讓道。」
耶律夢龍身邊的人都認識這個護送了他們一路的御前四品帶刀護衛,聽到他的話先是一愣,然後笑的更加猖狂,「小小的開封府,竟然敢叫我們讓道,趕緊滾!」
蘇景殊:???
敢讓展貓貓滾??
很好,你們涼了!!!
第44章
*
耶律夢龍橫行過市,百姓被驅趕到街邊店鋪躲藏,但是都豎著耳朵關注著街上的情況。
大宋和遼國西夏作戰多年,每當氣候不好兩國就會犯邊。
北方苦寒不好過冬,朝廷對他們時不時的南下劫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能打的武將不讓上陣,只派些不懂兵法的官員胡亂指揮。
近些年遼國那邊有朝廷送的歲幣平息戰事,西夏有狄青狄大將軍用兵如神,難得過上幾年安穩日子,結果遼國人又開始作妖。
以前是陳兵邊境威脅大宋,現在直接到汴京作威作福,朝廷不管管嗎?
百姓不是傻子,他們能看出來遼國不是真心要和大宋開戰,打仗勞民傷財,大宋地大物博勒緊褲腰帶能支撐幾年,遼國可沒他們大宋的底蘊。
所謂陳兵邊境,不過是想勒索罷了。
官家和文武百官顧慮這顧慮那,百姓想不了那麽多,他們只覺得如果朝廷能挺起腰杆強勢起來,遼國絕對不敢像現在這樣囂張。
這是大宋!這是汴京!
躲在街邊店鋪的百姓們義憤填膺,看到王丞相選擇退讓後更是氣到渾身顫抖,有些性子烈的已經要上前痛罵契丹人。
幸好包大人來了。
包拯出現之前,展昭也不敢大意行事,倒不是怕他自己受到牽連,而是擔心因此壞了朝廷的大事。
想來王丞相也是這般思量,他自己受點委屈沒什麽,宋遼兩國的關係不受影響就好。
但是他們都忘了,那麽多百姓眼睜睜看著,要是讓遼人在京城作威作福,大宋的百姓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