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樊樓能看到宮裡的房間都不讓開放,這次情況特殊,樊樓的主事人反應迅速立刻去開封府商量合作。
別看京城的百姓覺得這不好那不好,真到閱兵那天肯定擠的哪兒都是人。
不是所有人都能找關係進皇城周邊的皇親國戚府邸,但是只要有錢就能在樊樓擁有一席之地。
樊樓的位置足夠多,到時讓想要觀看閱兵的百姓掏錢入場,只要准許那些能看到皇宮的房間開放,樊樓收的門票錢盡數上交。
即便不賺門票錢,當天的酒水茶飯也能讓樊樓大賺一筆。
國庫正是缺錢的時候,包拯和公孫策都覺得這個錢不算與民爭利不掙白不掙,上報官家之後不僅准許樊樓賣門票,還在開挖的水渠外面建了一圈簡易高台。
高台外有禁軍把守,觀衆需要自備紗布捂住口鼻,桌椅板凳酒水茶飯全部沒有,人數也不確定,人多人少全看運氣,若有意外發生朝廷概不負責,只需要花十文錢就能進場。
十文在京城也就是買幾個包子的錢,連乞丐都能輕易湊夠,消息傳出來後很多百姓都準備好銅板要親眼看閱兵。
不管裡面的閱兵糟心成什麽樣子,只有親眼看過才能有底氣的罵,道聽途說的話連罵都罵的沒有底氣。
汴京的百姓最愛熱鬧,每年金明池開放的那一個月都能擠的走不動道,這次可以說是變相的開放皇宮,即便沒有閱兵也會有很多百姓願意花幾個包子的錢過來長見識。
不能進去沒關係,站在高台上眺望皇宮也行。
前些年想眺望皇宮得去樊樓,樊樓的酒菜價格高昂,尋常人不敢進那地方消費,這些年宮裡發現樊樓的某些房間可以看到宮裡的場景後下令樊樓要麽拆要麽封,宮外之人連花高價進樊樓也不能再看到皇宮裡面。
十文錢換一個談資,值!
汴京人口百萬,就算皇城外面建了一圈的高台也容不下足足百萬人口,很明顯入場的位置需要搶,所以閱兵頭一天晚上就開始有人守在外面準備進場。
去晚了不行,擠不進去還看什麽看?
禁軍原本三步一崗,開封府和三衙發現百姓的熱情有些過頭後立刻增派人手,讓守崗的禁軍能手拉手圍成一圈將進不去的百姓攔在外面才行。
上午排隊交錢入場,然後才是閱兵,雖然想要入場的百姓很多,但是皇城本身沒有多大,一圈高台能容納的人也有限,擠滿高台用不了多長時間。
百姓不知道為什麽要自備紗布捂住口鼻,又不是防治疫病的時候,看個閱兵需要什麽紗布?讓他們捂住口鼻防止宮牆上的毒氣進入身體?
自備紗布可以理解,攻城外挖條水渠又是干什麽?
還有水渠上空的細網,雖然離得遠看不太清,但是那麽大的細網不知道要花多少錢,既擋不住視線又耗費錢財,總不能也是防止毒氣進入身體的吧?
沒擠進去的百姓遺憾不已,擠不進去也不肯走,明知道踮起腳尖也什麽都看不到依舊伸著脖子往裡看。
蘇景殊跟著趙仲針來到視野最佳的閱兵台,看著皇城外面那圈臨時搭建起來的高台,總感覺台子隨時要倒。
台子結不結實啊?能扛得住那麽多人嗎?待會兒火炮上場會不會有衝擊波?萬一把台子給衝倒了怎麽辦?
趙仲針看出他的想法,稍稍退後一步然後小聲說道,「放心,台子很結實,離那麽遠不會有事。」
他之前想的是炸掉整個皇宮,但是一下子將皇宮全炸掉容易誤傷周圍,閱兵台上有契丹人在,這次要以穩妥為上,不光要考慮場面,還要考慮安全,所以這次安排炸掉的只有皇宮最中央的大慶殿,其他宮室等遼國使臣走了再慢慢炸。
大慶殿是皇宮的正殿,火炮的威力能夠炸掉皇宮大慶殿就能炸掉世上所有的牆,炸這一座宮殿足夠震懾契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