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考官喜歡什麽他們就往哪兒靠,照著葫蘆畫瓢也得往主考官的喜好上靠。
文人讀書學習不能閉門造車,參加科舉考試只會寫文章遠遠不夠,要是不合主考官的口味,文章寫的再好也沒用。
就像蘇家小子他爹蘇明允,全天下都知道他的文章寫的好,奈何那些年科場上流行辭藻華麗聲律和諧,他的文章不符合時文風格,因此連考幾次都是落榜。
春闈時答題要看主考官馮京的喜好,殿試時答題要看主考官歐陽修的喜好,最後定名次的時候自然要看官家的喜好。
官家喜歡蘇子瞻的文章不是秘密,殿試考場上難免有考生去模仿,但是模仿文風也是個技術活兒,若是沒有模仿到蘇子瞻的精髓還把自家文章的特色給丟了反而是得不償失,所以沒有十足的把握也不會去落筆。
看文章模仿和正主兒親自教差別大的很,這蘇子安有他哥蘇子瞻親自教導,讓不熟悉他們的人看,八成會以為這文章是他哥寫的。
投官家所好,官家不點他點誰?
文章在幾位相公那裡傳閱,富弼和韓琦看過,很快到了文彥博手中。
文相公皺著眉頭,看了半晌後冷哼一聲,「投機取巧。」
官家的殿試題目他很不喜歡,這些進士寫出來的答卷他也不喜歡,一個個的年紀輕輕鋒芒畢露,滿腦子都是征戰打鬥豈能治理好大宋?
前十名的文章翻閱完畢,文相公越看臉色越差,索性將排名的事情交給其他人,他自己躲個閒眼不見心不煩。
讓他來評,十份試卷全部都是下等。
政事堂中不是鐵板一塊,相公們在政務上理念不同,平時處理政務經常處理著處理著就吵起來,意見達不成一致很正常。
文彥博是個認死理的,他認定的事情誰都別想讓他改變,處理政務時和別人有衝突從來不會服軟,這次主動退一步也不是覺得他的想法有錯,而是他退不退對最終的結果都沒有影響。
前十名的名次由官家親自定奪,他們現在排出來也只是給官家做參考,既然對最終結果沒有影響,那他還花那個力氣干什麽?
韓琦等人見狀也不客氣,湊到一起開始討論哪個放第二哪個放第三。
第一名毋庸置疑,肯定是蘇家那小子的。
不光是因為官家喜歡,而是那小子的文章寫的確實不錯,能在殿試上那麽從容自信,還敢臨場改文風,可見也是個膽大有主見的性子。
第一名衆望所歸,需要討論的就是第二到第十。
結果在太陽落山之前要給官家送去,第一名定的迅速,第二到第十這九個排名卻遲遲定不下來,諸位相公各有各的道理,大有討論到截止時間才勉勉強強定下來的架勢。
文彥博聽他們嘰嘰喳喳越聽越煩,直接換個房間處理公務。
前不久荊州發生災荒,朝廷要趕緊拿主意賑災,萬千饑民嗷嗷待救,他這些同僚竟然還有心思討論誰第二誰第三。
胡鬧!簡直就是胡鬧!
文相公氣勢洶洶離開房間,正在討論殿試名次的諸位相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拿這個年紀越大越執拗的老夥計沒辦法。
行吧,他們趕緊定下名次,然後再把他們文相公請回來。
因為文相公對政事堂諸位同僚浪費時間的行為感到不滿,試卷在政事堂中停留的時間不長,定下名次後很快被快馬加鞭送到官家跟前。
送到官家面前的試卷已經解封,畢竟是皇帝,考生的姓名籍貫家庭背景沒必要連他都瞞著。
趙頊在試卷送進來後立刻打起精神,他在書房有個小桌,有時間就會來這裡和他爹學習怎麽處理政務,或者說,和他爹一起學習怎麽處理政務。
之前說前十名的試卷要等到晚上才輪到他爹看,還要他爹挑燈夜讀定下名次,然後才能趕上明天早上的宣讀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