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只能從城外的災民中重新找人。」趙曙嘆了口氣,「幸好昨日直接讓禁軍去守著那些災民,不然城外怕是會出現一場屠殺。」
王倫,御史台。
呵,都是好樣的。
他這個皇帝前腳讓開封府安置那些災民,那些人後腳就能殺人滅口,未免太不把他放在眼裡。
父子倆正說著,外面傳話說包拯求見。
趙大郎扭頭看向他爹,「爹,需要我迴避嗎?」
「不用,包大人過來應該還是為了王倫之事。」趙曙放下奏疏,讓人請包拯進來回話,「希望別是壞事。」
展昭和派去荊州拿人的禁軍今天才出發,這會兒應該還沒出開封地界兒,總不能是半路上遇見王倫了吧?
怕什麽來什麽,包拯帶來的還真就是壞消息。
和派去荊州拿人的隊伍沒有關係,出事的是城外的災民。
殺害胡大海等人的兇手大張旗鼓闖進災民之中,傷了幾條人命後留下「近包者死」幾個大字,城外的災民本來不知道胡大海等人身死,被那兇手恐嚇之後都不願再進京告狀。
近千災民,一個不剩全都要走。
「什麽?」趙曙拍案而起,「禁軍是干什麽吃的?那麽多人擋不住幾個殺人兇手?」
包拯拱手回道,「官家,兇手只有一個。」
據說是武藝高強,禁軍沒來得及反應災民就被殺了,之後追也沒追上,只能任他逃之夭夭。
趙曙:……
氣死他算了。
「朕馬上加派人手保護災民,他們現在離開京城不安全,就算不告狀也不能走。」
他要處置王倫,沒有百姓告狀一樣能處置。
怎麽著,都以為他對荊州災情一無所知是嗎?
「包卿先查御史台,看御史台中有多少御史和王倫有舊。」
殿前司和侍衛親軍司由皇城司去查,京城大大小小的衙門一個都不能漏,他這次全都要查一遍。
之前防備著官員通敵叛國只查了他們和遼國西夏有無牽連,卻忘了大宋內部也不安穩。
查,一個不漏查清楚。
他馬上派狄青率軍奔赴荊湖兩路,襄陽王若要起兵造反,朝廷也不會毫無準備。
荊湖兩路的位置的確重要,但在大宋尚能控制周邊地區的情況下,只要切斷荊湖、或者說、只要切斷襄陽和外界的聯繫,用不了多久襄陽王就會不戰而降。
襄陽王借荊州水災大肆囤糧,想必也知道襄陽乃至整個荊湖兩路都沒法做到自給自足。
就算只困不打,裡面的人也撐不了幾年,何況他沒準備只困不打。
軍器監造出來的那麽多火器不是擺設,樂平姑姑再過兩三個月就要生了,狄大元帥肯定也想著速戰速決。
至於王倫那邊,只能等他被壓到京城再審。
趙曙捏捏眉心,「包卿,朕這裡有三十多份彈劾你的奏疏,你過來看看。」
包拯愣了一下,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這奏疏……官家秉公處置,臣絕無怨言。」
「朕知道包卿公正廉明,讓包卿看這些奏疏並非要處罰包卿。」趙曙將他剛才謄下來的名單遞過去,「今日彈劾王倫的奏疏很多,為王倫歌功頌德的奏疏也有很多,其次就是彈劾包卿的奏疏,包卿自己看,彈劾你的和保王倫的幾乎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