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荊州是抗命不遵,回京城是受審下獄,仁宗皇帝已經駕崩,他妹妹王才人沒法吹枕頭風給他求情,回來難逃一死,不如鋌而走險直接跑去找襄陽王。
如果襄陽王願意收留他的話。
說來也怪,荊州那邊都洪水肆虐屍橫遍野了,朝廷也已經察覺到那邊不太對,襄陽王怎麽還沒動靜?
他不起兵造反的話,王倫就沒有理由去投靠他,那接下來怎麽辦?
襄陽王總不能以為荊州水災之後他還能繼續在襄陽安安穩穩當他的王爺吧?
想不明白的問題增加了。
公孫策溫聲解釋,「只要襄陽王沒動靜,王倫就不敢不回京。狄將軍已經率軍前往荊州,襄陽王不敢有動靜。」
如此一來,即便王倫知道回京是九死一生也只能回京受審。
若非如此,京城那麽多傳言是哪兒來的?
蘇景殊眼睛一亮,「他急了。」
雖然不知道襄陽王到底在搞什麽么蛾子,但是他一直按兵不動對王倫而言的確不是好事兒。
王倫官商勾結殘害百姓證據確鑿,襄陽王造反的證據卻還沒有,如果襄陽王攢的大招在後面,就算王倫氣急敗壞要指控他也沒用。
好歹是個想造反的藩王,應該不至於蠢到把造反的證據交到別人手中。
總結:王倫妥妥要涼,倒是襄陽王那邊不好說。
蘇景殊看看自己記下來的內容,又和公孫先生確定了一遍什麽能寫到小報上什麽不能寫,劃好範圍後才又風風火火跑開。
他得在王倫被押到京城之前給他個「大驚喜」,時間緊急,趕快把稿子寫出來,然後再安排水軍去宣傳。
和惡勢力作鬥爭,他們責無旁貸。
小小蘇打探完消息回家,有錢又有權的小夥伴們看到荊江大堤決口後都驚了。
荊州的天氣並沒有異常,王倫過去沒兩年就發生水災,他貪墨了多少銀錢才讓堤壩連正常下雨都撐不住?
「他敢在荊州貪污受賄,以前肯定沒少幹這種事情,御史台是干什麽吃的?」趙頊氣的拍桌,「這麽個蛀蟲還能經營出青天之名,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
龐昱掏掏耳朵,「殿下,御史台和他狼狽為奸,你看景哥兒寫的,已經有御史先一步下大獄了。」
他爹說的沒錯,御史台里果然壞人多。
正常的官兒到了御史台也能變得不正常,不正常的官兒到御史台後更不正常。
珍愛生命,遠離御史。
好的壞的都遠離,總之惹不起躲得起。
趙清站起身來,正經的和往日判若兩人,「子安,印刷作坊那裡不用麻煩你娘和你姐姐了。我記得我家好像有這方面的生意,等我回去問問,就算沒有也能直接用王府的名義找作坊,免得那王倫氣急敗壞報復你們。」
「我讓也讓管家去問問,到時候幾個作坊一起開工,印出來的小報免費發。」龐昱鄭重其事,「小爺掏錢,你們誰都別和我搶,景哥兒負責寫文章就行。」
不管是京郊別院還是八王府還是太師府都有足夠多的侍衛,江湖殺手不敢到他們家裡報復,但是蘇家不一樣,展護衛和白大俠都不在京城,蘇家只有幾個不通武藝的護院,被找上門的話就危險了。
蘇景殊拍拍腦袋,是了是了,他忘了王倫是個能指揮江湖殺手的大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