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頁(1 / 2)

日本商人不一樣,他們有時滿載金砂,有時滿載大宋不常見的新奇之物,且販賣時價格極低,十文錢的東西可以用一文錢買到,所以日本商人在沿海一帶很受百姓歡迎。

商船高大廣深,一船便能載數萬貫銅錢而去。

棄小而不就者,有圖大之心。

滿船的金砂和滿船的銅板相比肯定是金砂更值錢,可是日本商人棄金而取銅,意欲何為?

大宋每年都在鑄錢,正常年份每年會鑄一百萬貫到三百萬貫左右,按理說民間的銅錢應該會越來越多,可事實上確是越來越少,總不能鑄出來的錢全被外族給換走了吧?

包拯以前從來沒想過這些,現在忽然發現周邊小國都在薅大宋的銅錢,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他們覺得周邊番邦小國都用大宋的銅錢是大宋有威望的象徵,可大宋的銅礦是有限的,他們的百姓也要用錢,銅錢都讓周邊的外族給運走了他們的百姓用什麽?

不行,回京後得和三司的官員談談,沒有記錯的話,太宗皇帝在位時曾下詔嚴禁商人從榷場攜帶銅錢出境,去遼國只能待貨物不許帶錢。

不過真宗皇帝繼位後就沒怎麽管過這條禁令,所以往來的商人依舊能攜帶銅錢通過榷場和別國商人交易。

太宗皇帝下禁令必定有他的道理,如今再拾起來也不是不行。

「朝廷原來下過禁令啊?」蘇景殊眨眨眼,沒想到趙二曾經還幹過這種好事兒,可惜後面的皇帝沒繼承下來,弄得大宋年年鑄錢年年銅錢不夠用。

他沒學過明法科,對朝廷的律令其實不太了解,不只是他,朝中進士出身的官員基本上都是這樣。

科舉考試也算是應試教育,朝廷考什麽他們學什麽,明法科專精律法,其他科對律法一竅不通。

官員不通律法聽著很離譜,但是這年頭的官員可以有幕僚,只要招個懂法的幕僚就能解決問題,所以很多官員即便當了官也不怎麽學律法。

畢竟他們可能一輩子都當不上京官,刑部、大理寺那種地方他們也就只能看看,去地方當官能把朝廷下達的政策落到實處就已經很不錯了,懂那麽多律法也沒用。

術業有專攻,像包大人這樣本身對律法條例信手拈來的縱觀朝堂也沒幾個。

包拯點點頭,繼續說道,「此行只是查黃金的出處,銅錢之事可以暫且放放。」

他們要查的還是襄陽王謀逆一案,其他事情等結案之後再查,不用現在操心。

要查銅錢外流不能來密州,密州市舶司的交易量還不夠,到時得去南方幾個市舶司查,他們先解決手上的問題為先。

蘇景殊應道,「大人放心,我知道哪邊更重要。」

主要查喜歡用黃金交易的日本商人,順便打探打探銅錢都流向什麽地方。

包大人回京後要是有空管這事兒,他還可以把他打探出來的消息整理出來送回京城,口說無憑,讓數據來說話。

第二天一早,兩邊分頭行動,蘇景殊帶上白玉堂和沈仲元去市舶司衙門,這次不用白五爺帶路,他們自己就知道直奔內院而去。

小諸葛不愧是小諸葛,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不光對江湖上的事情如數家珍,談及市舶司的交易也頭頭是道。

大宋在邊境開有榷場,絲綢、茶葉、陶瓷等物都很暢銷,但是大部分時間榷場裡的交易都不是以物易物,而是以銅錢購買。

遼國西夏的牛羊和鹽在大宋很受歡迎,每年的交易量都達數十萬貫,那每年數十萬的銅錢到了遼國西夏境內自然就出不來了。

早年契丹人和党項人日常交易都是以物換物,畢竟是遊牧的族群,他們也沒有鑄錢的技術。

大宋的銅錢的質量好不易磨損還便於攜帶,那些外族自然喜歡,於是遼朝和西夏境內的銅錢數量越來越多,他們國內的日常交易也開始用宋錢。

最新小说: 【总攻】拯救被肏烂的天之骄子 双性美人的yin乱合集(N/P) 系统宿主被灌满的日常【快穿】 廢土之上,我拖家帶口去拾荒 《成年人的单机游戏》 《公开秘密》 《诡舍》 407宿舍(双性3p) 大佬们追着让我抽插(总/攻) [总攻]肉文生存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