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難得一見的三元及第,不能被壞官一勾搭就勾搭走。
為了給登州找個合適的知州,太子殿下也是操碎了心。
知州的官職不低,可以從正在等待補缺的清閒官員中挑,也能從京城的在職官員中挑,大部分時候都是選前者。
不過這次情況特殊,政事堂和六部的高官都傾向於直接從朝中調人去坐鎮登州。
選人是個耗心力的活兒,太子殿下表示,他剛接觸朝政的時候都沒這麽上心的了解朝臣的情況。
蘇小郎,你要是學壞對得起誰?
太子殿下火急火燎的挑人,吏部也火急火燎的舉薦合適的人。
不怪他們沉不住氣,他們怕慢了的話官家能直接讓蘇景殊正式兼任知州一職。
官家辦事不按常理,誰都不敢保證他會不會那麽干。
出於對官家的不信任,吏部連可能會出現什麽場景都設想好了。
地點:御書房。
人員:官家和吏部尚書。
情節:吏部尚書據理力爭說新科進士不適合上來就當知州,蘇狀元才十幾歲,需得好好磨磨銳氣才好讓他獨當一面,不能拿整個登州的百姓開玩笑。官家不聽,程元在各地當了那麽多年的官都能把登州治理成那個鬼樣子,年輕人再差勁還能差勁到哪裡去,他不信他點出來的狀元郎還比不過一個貪贓枉法逼得百姓不得不落草為寇的垃圾。
結局:吏部尚書無法反駁,官家更勝一籌,登州身為人口超過十萬戶的大州,最終淪落到和人口不過萬的小州一樣連個牽制一把手的官都沒有。
最糟心的是,官家的理由沒法反駁,因為程元太差勁,朝中隨便找個人過去都能比他幹得好,小蘇狀元當然也不例外。
就程元那本事還能當上一州知州,簡直把吏部的臉面按在地上摩擦,他的考核誰給過的?誰給他的資格滿大宋的禍害百姓?
什麽,吏部負責審核?
迴旋刀紮到自己身上,吏部的官員氣的吐血。
之前想著那家夥是龐太師的外甥,考核的時候賣龐太師個面子給他個好前程,誰知道賣好竟然能賣出這麽個結果?
六部的官員流動性很大,在吏部干幾年去刑部,去刑部干幾年去戶部,把六部輪過來一遍也有可能。
現任吏部尚書上任時間不長,程元的案子出來後直接把龐太師和之前負責考核程元的吏部官員全彈劾了,連已經調去戶部的前任吏部尚書都沒能躲過去。
他不高興別人也都別想高興,要糟心就一起糟心。
為了不讓官家胡來,吏部尚書聯合政事堂的宰相們一起選了個合適的人選出任登州知州,人選一定下來立刻讓人收拾行李離京,連告別親朋好友的時間都不給他留。
別的官員上任之前有十天半個月的時間和親朋好友聯絡感情,登州情況緊急,等任滿回京再聯絡感情也來得及。
官家想提拔小蘇狀元的意思太明顯,再不走就真來不及了。
許遵:……
官家:……
官家想說,他也沒那麽不講道理。
事已至此,官家辯解也沒人信,何況他也沒想辯解。
當皇帝這幾年的經驗告訴他,當個不講道理的皇帝比當個講道理聽勸的好皇帝更舒心。
名聲比不過先帝沒關係,他這人務實,名聲好壞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小金大腿全程關注新任登州知州的誕生,寫到信里就是朝臣為了不讓蘇小郎在登州一手遮天重複程元的老路而和他爹唇槍舌戰據理力爭。
滿朝文武都盯著登州,你蘇小郎好意思走歪路嗎?
蘇小郎滄桑的抹了把臉,謝謝提醒,但是本人真的沒打算走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