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雱爺爺的戰鬥力也不同尋常,每到一處必稱大治,有造反的他親自帶兵去平定,有鬧事的他親自出馬以理服人,地方豪強軟的硬的什麽招都試過,沒想到王小雱他爺爺軟硬不吃,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裡吞,私底下找關係把這煞星調到別處去當官。
調任還不能是往低了調,人家政績出衆,換地方也得往好了換。
死道友不死貧道,就讓他去折磨別地兒的大戶人家吧。
總之就是,王爺爺在官場上一路橫衝直撞,打豪強錘奸佞,移風易俗政績卓越,雖然如今他老人家已經去世了三十多年,他治理過的地方依舊有百姓年年給他燒香。
王小雱在後面著重強調他說這些不是為了炫耀他爺爺有多厲害,而是想說他爹自小跟著他爺爺東奔西走,從小就覺得他爺爺的所作所為非常有意義,是想要「大潤澤於天下」,而不是為了爭名奪利,現在朝中那些大臣罵他爹為了出風頭妖言惑君都是污衊,他爹那麽正經,不能因為政見不合就人身攻擊。
還有那些把各地蝗災旱災都推到他爹身上的家夥,詆毀人也要有點腦子行吧,他爹多大本事啊能讓老天降下天災來懲罰?
污衊!統統是污衊!
雖然他爹愛較真不圓滑經常和同僚發生不愉快,但是他知道他爹是個志向高遠想為百姓謀福祉的好官。
不信的話可以去他爹當過官的那些地方去打聽打聽,他爹一點都沒給他爺爺丟臉,政績厲害著呢。
就算他爹最近有點著急,也不能把什麽鍋都往他爹身上推。
小王同學對那些污衊很生氣,但是他還不能和對面吵,一來是身份不合適,容易變成政敵攻訐他爹的活靶子,二來對面都是混跡的老油子,他年輕氣盛根本罵不過那些老家夥。
小小蘇摸摸鼻子,怎麽說呢,罵人的確是個技術活,讀書人之間的口水仗天賦經驗缺一不可,他們在經驗上確實略遜一籌。
不過沒關係,這場朝堂口水仗他們不是主力,在旁邊看熱鬧就行。
放平心態,問題不大。
只是老王和老蘇鬧翻了而已,他們吵就讓他們吵,只要別發展到出門約架一切都好說。
他們家老蘇是能幹出線下約架的人,不過只要老王足夠忙,倆人就打不起來,其他的他們勸也沒用,只能等他們都冷靜下來再說。
蘇景殊伸了個懶腰,起身去書房寫回信,新政變法他插不上手,安撫小夥伴的情緒他還是可以的。
看老蘇生氣的程度,京城那邊的動靜估計已經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明天去州衙找知州大人打聽打聽,看看現在到底是什麽情況。
不要生氣不要生氣,算算日子他寄過去的大西瓜也快到了,大夏天的吃點井水湃過的冰西瓜消消火,吵架歸吵架,影響到感情就不好了。
實在不行的話就給遼國或者西夏找點不痛快泄泄火,今時不同往日,現在是遼國西夏怕他們找麻煩,而不是他們怕遼國西夏找麻煩,氣兒不順的時候不能憋著,不然早晚得憋出毛病。
狄大將軍天天在京城看他們吵架估計也挺痛苦的,要不要問問狄大將軍和樂平公主的意見,看看他們倆願不願意帶著孩子去西北邊境散散心。
小娃娃已經滿周歲,應該能出門了吧?
第167章
*
很遺憾,轉移矛盾的法子在如今的大宋行不通,太子殿下收到回信後人都麻了,他感覺他的小夥伴比他爹還瘋。
都火燒眉毛了能不能正經一點,他真的很慌啊!
小金大腿整個人都不好了,他需要的是安慰,不是火上澆油。
但是他的小夥伴振振有詞:人不放肆枉少年!就要發瘋!就要發癲!既然說服不了那就加入吧!
太子殿下:???
什麽鬼東西啊!
官家照例怒氣沖沖的從前朝回來,先是滿頭大汗的灌了幾杯溫水,然後習慣性的找兒子訴苦,結果可好,一扭頭兒子看上去比他還要苦大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