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最近的心情非常複雜,按理說這個結果他應該高興,可是每天頂著同僚們古怪的目光他實在高興不起來。
事到如今再看不出來有人操控坊間流言他們就白當那麽多年的官了,看不出來啊老王,不吭不響的還能玩這麽一出。
前些天京城罵他罵的那麽厲害,他們還想著要不要找機會去開導開導,免得他們的宰輔之臣還沒位極人臣就先辭官不干。
當時覺得這家夥天天都是強顏歡笑,現在想想,強顏歡笑是不存在的,分明就是發自內心的笑,是胸中有數的笑,是洞察一切的笑,是看他們笑話的笑。
衆人皆醉他獨醒的感覺怎麽樣?是不是還想找機會再體驗一把?
哼。
老王:……
老王摸摸鼻子什麽都不敢說,他說這事兒他也是個旁觀者同僚們信嗎?
雖然說起來很不可信,但是他真的全程沒有插手。
江山代有才人出,現在的年輕人真是不可小覷。
主要是蘇子安那小子不可小覷。
縱觀整個朝堂,除了那小子他想不出還有誰敢這麽胡來,偏偏了解那小子為人的人太少,短時間內不會有人將事情和他聯繫到一起。
所以背鍋的只能是他這個在傳聞中忍辱負重深有苦衷的王相公。
哦,或許還要加上為他衝鋒陷陣的呂惠卿。
這天一大早,司農寺的一把手呂大人就被王相公派來的人請去一同進宮面聖,說是幾位御史諫官在官家面前狀告王相公,也不知道到底告了什麽,告著告著就開始想撞柱子。
撞柱子?這是要死諫啊!
難怪王相公匆匆忙忙將呂大人喊走一起面聖,御史胡攪蠻纏起來不講理,王相公的身份不好和他們一般見識,這種打嘴仗的活兒從來都是他們呂大人出馬。
王相公在朝堂上舌戰群儒戰鬥力非凡,呂大人的戰鬥力比王相公還高,這倆人湊到一起去吵架場面一定相當精彩。
可惜他們看不到。
寺中兼判胡宗愈胡大人笑呵呵的目送呂惠卿離開,然後轉身說道,「我猜那些御史諫官是為了坊間盛傳的《白髮魔女傳奇》這齣戲狀告王相公。」
旁邊的寺丞煞有其事的點頭,「前些天城裡那麽熱鬧,不出意料的話應該是呂大人的主意。」
這話引來同僚們的連連附和,「呂大人也真是,好歹通知我們一聲,現在弄得連我們一起蒙在鼓裡,天知道前幾天的氛圍有多嚇人。」
蘇景殊心虛的移開目光,他最近不敢在司農寺冒頭的原因就是這。
本來選定的背鍋俠是他們家王叔父,但是不知道怎麽回事,現在司農寺乃至整個朝堂都覺得折騰出這齣事情的真正黑手是呂惠卿。
事情可能是老王辦的,但是點子肯定是呂惠卿出的。
所有人都知道當初條例司還在的時候呂惠卿就經常給王安石出主意,新法條例基本上都是他們兩個人商定,這事兒肯定也是倆人商量好的。
王安石在朝中名聲不太好,呂惠卿在朝中名聲更不好,不好到司馬光直接在官家面前說呂惠卿不是好人,王安石被朝野唾罵都是呂惠卿的鍋。
他們司馬大人和老王關係好的時候是真好,以至於倆人政見不合分道揚鑣司馬光還在給老王找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