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兵連滾帶爬朝著後方的缺口沖,戰場上騎兵步兵混成一片,不受控制的戰馬橫衝直撞,混亂中甚至已經有人死在自己人的馬蹄之下。
然而衝出去也沒用,他們來時的山谷中依舊埋伏有弓箭手,往前往後都是死,區別只是早死和晚死。
士兵士氣崩潰只是一瞬間的事情,蘇景殊打起精神瞅準時機,立刻讓提前安排好的大嗓門士兵出場。
城牆上燈火煌煌,簡易版大喇叭沒有後世的大喇叭有用,但是拿來喊話勸降還是夠用的。
——党項的弟兄們,大宋已經把你們圍成鐵桶,你們逃不掉啦!
——願意歸順的我們歡迎,想回家的回頭也能回家,投降從寬抵抗從嚴,放下武器停止抵抗,降兵不殺!
——各位正將、副將、正副行將、正副佐將還有正首領、小首領,請體諒麾下將士們的心情,莫讓他們作無謂的犧牲。
——降兵不殺!
……
漢語喊完是西夏語,西夏語喊完再是漢語,兩邊輪流交替,務必讓戰場上所有將士都能聽懂。
姚古震驚的看著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大嗓門士兵,「蘇大人,什麽情況?」
蘇景殊打起精神,「勸降。」
姚古不太明白,「戰場上勸降?」
蘇景殊點頭,「對。」
姚古:……
沿邊修建堡寨就是為了招撫番邦,但那都是太平時候以田地為誘餌招攬,怎麽還能邊打邊勸降?
蘇景殊捏捏耳朵,心道勸降是個技術活兒,只要時機抓的好,讓戰場上的西夏兵當場倒戈都有可能。
四面楚歌不是不能復刻,後世八路軍都能招降日軍,他們也不是不能嘗試在戰場上勸降。
梁太後想靠打仗來轉移國內矛盾,西夏的士兵願不願意打還不好說。
那邊已經在經濟上被大宋卡了脖子,之前連番戰敗也讓國內開始畏戰,上層貴族不把士兵的性命當回事兒,真正要上戰場的士兵卻很惜命。
命只有一條,死誰身上誰害怕。
興慶府的貴族們覺得大宋和以前一樣沒事兒都能上來咬一口,邊地打仗送命的士兵不這麽覺得。
搶到地盤好處沒有他們的,打敗仗受罰卻得他們受著,世上哪有這般道理?
西夏傾國而出湊出三十萬士兵,願意打仗的估計連十分之一都占不到。
後半夜衝出營寨的騎兵在戰場上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本就亂了陣腳的西夏兵越發混亂。
這些年不少党項部落歸附宋人堡寨生活,可見宋人對党項人不會見面就喊打喊殺。
能活著誰都不想死,西夏境內的百姓這幾年生活越發艱難,有家眷的還糾結家人怎麽辦,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主兒連糾結都沒有扔下武器不要命的往城牆這邊跑,一邊跑一邊喊投降。
有一就有二,有些事情一旦開了個頭就別想止住。
西夏主將的臉都黑了,拔刀連砍了好幾個動搖軍心的士兵,然而不等他穩定軍心,好幾個副將都站出來勸道,「將軍,給他們留條活路吧。」
將士都是他們自己部落里的壯丁,全都死在戰場上的話部落就完了。
雖然以他們的地位手底下不會只有一兩個部落,但是對那些小首領而言卻是滅頂的打擊。
宋人對降兵的待遇還是可以的,打散安置到不同堡寨沒什麽,好歹能保住性命。
主將要氣瘋了,他帶了足足三萬大軍前來攻城,城沒攻下來反而帶來的士兵臨陣投降,這讓他的面子往哪兒放?今後的朝堂還有他立足的地方嗎?
別說勸話的是手底下的將領,就是梁國相親自過來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