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相,前方探子來報,柔遠寨中只有五千守軍。」離梁乙埋最近的將領硬著頭皮站出來,「如今宋軍重兵駐守荔原堡,不若出其不意進攻柔遠寨。」
一來宋軍剛打完一仗可能會懈怠,二來柔遠寨與荔原堡距離足夠遠,等支援的兵馬抵達時他們大概率已經拿下柔遠寨。
他們三十萬大軍打五千宋軍,柔遠寨絕對撐不住。
哦,現在只剩下二十七萬。
問題不大,二十七萬大軍也不是五千宋兵能抵擋的。
梁乙埋更想打大順城立下不世之功,但是他也知道大順城不好打,接連的敗仗不允許他再冒險,這次得穩重求勝,「吩咐下去,明日一早兵發柔遠寨。」
柔遠寨、大順城、荔原堡三城互為聲援,其中大順城才是宋人真正的防禦中心,想用三兩日的時間將城拿下幾乎不可能。
柔遠寨和荔原堡是大順城兩翼的防禦線,柔遠城向東直通大順城,他先把柔遠寨拿下,然後再從柔遠寨攻打大順城。
狄青在荔原堡又能如何,一個人還能擋住他三十萬大軍?
「廢物!都是廢物!」
梁乙埋想起狄青氣不打一處來,剛扶起來的書案再次被重重掀翻在地。
當年霍天雕要是直接把狄青弄死現在哪兒還需要這麽頭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廢物,就這還想造反當皇帝?
帳中的將領下繼續低著頭閉嘴當鵪鶉,直到梁乙埋罵夠了讓他們出去才鬆了口氣,再聽下去他們怕事後會被滅口。
大軍集結的動靜很大,西軍的情報向來靠得住,這邊梁乙埋要親率二十七萬大軍進攻柔遠寨的命令剛下來,那邊環慶各州便準備好了反攻。
西夏國小人少湊三十萬兵馬都不容易,大宋那麽大的地盤可不是白來的,西北四十多萬常駐軍打不到興慶府不代表打不到西夏境內,沒道理只能西夏犯賤不准他們反擊。
環慶路、鄜延路、秦鳳路各軍整裝待發,都想趁機收復點地盤。
西夏打他們叫入侵,他們打西夏叫收復失地,沒毛病。
梁乙埋親率大軍攻打柔遠寨的消息傳到荔原堡後姚兕立刻率兵前去支援,雖然他們的武器和士氣都比西夏軍強,但是五千對二十七萬……還是趕緊過去幫忙比較穩當。
荔原堡的守軍被姚兕帶走大半,剩下的那小半也沒留在荔原堡,而是由狄元帥帶去大順城。
來都來了,總得和梁國相面對面的打一場才行。
大順城控扼要塞,自建成以來從未被攻陷過,梁國相對大順城有沒有念頭他不知道,但是他想讓梁國相有念頭也沒用,大宋的城寨不是他說打就想打的。
再說了,范文正公當年在周邊谷地轉悠了大半年才選定的城址也不是隨便選的,不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至少萬人抵擋敵軍三十萬也有勝算。
這次蘇景殊沒有跟著,打仗影響百姓的正常生活,慶州沿邊散居的羌人部落很多,西夏軍出動寸草不生,一旦撞上整個部落都得完蛋,這些天過來投奔的羌人部落太多,必須留人穩定後方。
西軍出神射手,狄大元帥和姚兕將軍的準頭不必說,戰場上被他們盯上就可以提前和美麗的世界說拜拜。
柔遠寨的守將林廣同樣是個神射手,當年李諒祚進攻大順城就是被他一箭射到重傷,有那麽多人形加特林在各寨等著……
唔,祝梁國相好運。
想要進城避難的羌人部落太多,州城縣城以及正常村寨肯定不能讓他們進,能讓他們避難的只有軍事堡寨。
接納他們吧,入城的羌人部落可能和外面的西夏軍裡應外合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不接納他們吧,大宋在羌人部落中又會人心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