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頁(1 / 2)

官家已經下令不許西軍擅自反攻西夏,西軍對西夏堡寨下手他們就睜隻眼閉隻眼當沒看見。

哼,他們等民間攻夏的聲音沒那麽大了再提意見。

打仗勞民傷財,安安生生過日子不好嗎?

不信派人去西夏問問,梁氏這次吃了大虧肯定想要求和。

幸好主戰派不知道他們的同僚中還有那麽全心全意為西夏著想的人,否則朝會上隨時可能上演全武行。

西夏打了敗仗當然想求和,可答不答應大宋說了算。

以前大宋吃虧的時候西夏願意講和嗎?那些年送過去的銀錢絹帛都是假的不成?

幸好朝中還有他們這種為國為民的好官,真要讓那群慫貨當家做主大宋算是完了。

講和?夢裡的講和!

西夏折騰一圈卻徒勞無功,不光讓大宋反攻入境內還差點讓吐蕃打到興慶府,可謂是損了夫人又折兵。

等梁乙埋打退攻入境內的吐蕃大軍,梁太後發現大宋這邊沒準備大規模反攻的確又起了小心思,朝堂上爭爭吵吵準備了半個月,又雙叒一次派遣使臣求和。

最前頭探路的使臣來的巧,陝西四路的軍政長官正好都在京兆府。

幾個人聽到梁太後又來求和都皺起眉頭,連商量都不用直接讓西夏使臣哪兒來的滾哪兒去。

求和就算了,西夏想割地求和他們也不是不同意,問題是那邊願意把地盤讓出來嗎?

求了那麽多次和也沒見他們真想和,反正說的再好也都是反悔,不如直接省了這些沒用的流程。

蘇景殊看他們這麽乾脆利落的替皇帝做主還挺緊張,後來發現官家的特派員李憲李公公也是臭著臉讓西夏使臣滾的一員就放心了。

不想議和是衆望所歸,想必官家親自在場也是這個結果。

戰事結束,參戰的主要將領要進京匯報情況順便論功行賞,衆人齊聚京兆府就是為了這事兒。

武將升完官領完賞還要回來,文官大概率會留在京城,就算不留在京城也會去江南富庶之地,不會留在西北和西夏耗著。

最近各衙門的人事調動太大,接下來怕是有一段時間磨合。

狄青很不喜歡這種打完一仗就把人調走的事情,打勝仗高升調走,打敗仗被貶調走,就算不打仗,任期到了也還是走。

相處不來的官員調走大家皆大歡喜,相處得來的官員調走就不那麽好接受了。

不過官員在一個地方待的時間太長的確容易滋生見不得人的惡習,調動就調動吧,看在大部分同僚的磨合期都能控制在一個月內的份兒上也不是不能忍。

蘇景殊可以趁這個機會回京,不過戰事結束收拾好所有的尾巴再回京兆府正好趕上棉花成熟,想想還是棉花更重要,於是便讓狄大元帥把他的那份賞賜一起帶回來。

升官的詔書給他帶回來,金銀布帛之類的賞賜送到他家,爹娘姐姐看到賞賜後會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的。

不是他不願意回家,實在是來回太耽誤時間。

別看計劃的是路上半個月在京城待半個月回程再半個月,具體實施的時候只有路上的時間是準的,只要西北沒有變故,停留京城的時間能從半個月拖延到半年。

就拿狄元帥自己來說,樂平公主也很久沒回京了,這次回京不得在京城多待幾天?

轉運司的一把手蔡大人要升官,繼任的陝西轉運使是誰還不確定,陝西四路的青苗法還是第一年推行,他左看右看這時候都不適合回家探親。

他這次到環慶路沿邊走了一圈,親眼見識過黃沙肆虐的可怕,如果可以的話防風固沙也得提上日程。

黃河沖刷已經很可怕,再加上一年四季吹不停的大風,沒有人力干涉的話黃沙範圍會越來越大,各州官府都知道築堤壩造綠林來保住脆弱的農田,只是沒個章程也連不成片。

最新小说: 407宿舍(双性3p) 大佬们追着让我抽插(总/攻) [总攻]肉文生存手册 遇A就倒[穿書] 快穿之人生如果能重來 快穿之拯救者,有命就快逃 快穿:大佬成了毒閨蜜粉碎機 快穿之惡婆婆她一心向善 快穿之攻略那個女人 快穿之壞女孩洗白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