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幾路的反饋良好,蔡大人才好在進入樞密院後全面推行將兵法。
大宋開國時的更戍法是為了分化地方藩鎮防止藩鎮擁兵自重惹出事端,這麽多年來問題也很明顯,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連武將自己都指揮不動手底下的軍隊,文臣就更指揮不動了。
范文正公和張將軍當年在西北推行將兵法效果很好,西北的局勢也漸漸穩定下來,可惜沒等他們進一步經略西北大宋就迎來了連年天災,朝廷只能和西夏議和專心應對各地的災荒。
這一耽擱就直接耽擱到了現在。
好在雖然蔡大人早年在新政的事情上和范文正公意見不同,但是在軍事上卻達成了共識,在西北那麽多年不光打仗生猛屯田有術,在整改軍隊方面也很出成效。
要是郭將軍沒有和韓相公起衝突,他身為鄜延路最高軍事長官可以直接統帥兩到三個將(團)作戰,而每個將(團)都有負責的都監(團長),如此也能解決戰時職權混亂調兵難的問題。
還有就是,蔡大人走之前只在沿邊幾路試行過將兵法,永興軍路在鄜延路、環慶路、秦鳳路、涇原路中間,雖然同在西北但是不屬於沿邊,所以永興軍路目前還是舊制。
趙卨對永興軍路的情況羨慕不已,「多好啊,到時朝中下令將駐軍編成將可以直接編,哪像鄜延路……唉……」
不怕從頭開始改,就怕改了又改改了又改。
蔡大人在西北的時候鄜延路已經嘗試過改軍為將,韓相公來了之後又重編了一次,沒有意外的話接下來還得再打散重編。
番兵可以編入將中,每個將的人數也根據各地的情況浮動,但是絕對不能有將全是番人。
蘇景殊若有所思的想了想,然後給倒霉催的趙秘書一個無能為力的眼神。
前輩加油,能者多勞,人生在世哪能事事都趁意,湊活著過吧。
趙卨嘆了口氣,事已至此,不湊活著過還能咋?
希望韓相公回京後就別再來了,西北遭不住,真的遭不住。
朔風卷雪,寒氣襲人,臘月的京城已經很有年味。
短短三個多月而已,狄元帥再次回到京城,這次的心情和上次截然不同。
上次是回京領賞,他和身後的將士們從進城到進宮都是百姓夾道歡迎,剛好那時菊花盛開,滿街的各色菊花差點把他們埋了。
這次回京是為了告狀,天寒地凍雪虐風饕,城裡的百姓熱熱鬧鬧準備過年,他們淒風楚雨走在街上都格格不入。
都怪韓絳!
狄元帥在心裡罵罵咧咧。
要不是這人在西北亂搞,他們也不至於大冬天還不得安寧。
還想讓民夫冒雪深入西夏境內修築城池,信不信民夫能當場造反?
都已經是當朝宰相了,大宋那麽多民變怎麽來的總不能一點都不清楚。
告狀!必須告狀!
在趙秘書和蘇秘書的期盼之下,狄元帥等人回京後直接進宮面聖,官家緊急召見政事堂和樞密院的宰輔重臣,讓他的宰輔重臣們共同來商議到底該怎麽辦。
大宋第N屆垂拱殿辯論賽正式開始。
題目:深入西夏境內修築羅兀城。
支持方:韓絳、種諤、折繼世。
反對方:郭逵、狄青。
裁判團:皇帝、太子、兩府重臣。
等韓絳和郭逵將他們支持和反對的理由說完,整個垂拱殿一片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