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他們梁氏一族的存亡,寧肯錯殺不能放過。
種諤和折繼世計劃用兩個月建成撫寧城,廂軍民夫常年累月乾的都是修堡築寨的活兒,撫寧城說是城,實際上連稱為寨都勉強,那麽小的城寨兩個月建成綽綽有餘。
然而從他們回到綏州到出了正月,一個多月過去,別說城寨沒見著,連地基都沒打起來。
種諤和折繼世面上無光,他們可以徵調別處兵馬配合牽制西夏大軍來保證撫寧城的建設,但是他們拉不下這個臉。
建設撫寧城的難度比建設羅兀城小的多,他們連建撫寧城都要調別處兵馬幫忙,建羅兀城的時候還不得讓整個陝西都為他們保駕護航?
陝西沿邊四五百座堡寨,就沒見過哪座堡寨需要這麽費勁。
邊境的人手糧餉本就緊缺,都耗在撫寧城羅兀城別處怎麽辦?
算了算了,吃一塹長一智,他們專心經營綏德城吧。
滅夏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之前想畢其功於一役的都失敗了,他們也不用撞了南牆再回頭。
好吧,南牆已經撞了。
種諤和折繼世跌了跟頭老實了下來,不再眼巴巴的盯著羅兀城,把梁乙埋的大軍打退之後就回到綏德城屯田種地招撫番邦。
種地!屯田!休養生息!
種將軍和折將軍換個方向忙碌,郭逵也沒閒著,他要把韓絳編好的七個將打散重新編排,這事兒安排起來比築城複雜得多。
重新編排過的將中都是上過戰場的精銳,每個將的人數根據地方情況而定,少的地方數千人,多的地方數萬人。
鄜延路共有兵力六萬八千人,七個將編下來只有四萬餘人,剩下兩萬八則是要裁汰的傷殘老弱。
裁掉兵力不是說讓他們離開就行,士兵在戰場上為大宋拼命,要是傷了病了年老了就棄之如敝履還有誰肯為朝廷拼命?
冗餘兵力要裁撤,先統計好有多少人願意回家多少人願意聽經略司安排,有家可回的就發糧餉讓他們回家,不願回家或者無家可歸的就分散到各州軍縣鎮城寨中安家。
西北地廣人稀,不會讓退下來的士兵無處可去,幹不了農活可以干其他的,總能有辦法養活自己,而那些傷病太重沒法自理的士兵也另有去處,總之不能將人趕走就算完事兒。
經略司要清查所有將士的情況,還要防止官員私下裡搞小動作,忙的郭將軍和趙機宜連過年當天都留在衙門裡幹活。
沿邊四路所守地界兩千多里,光禁軍就有二十萬。
鄜延路六萬八千,環慶路五萬,涇原路七萬,秦鳳路兩萬七千。
二十萬禁軍分戍各州軍,拋開老弱傷殘能上戰場的只有十三萬左右。
將近半數的士兵都要退居二線,沿邊四路的經略司都忙的腳不沾地。
永興軍路不屬於沿邊四路,但是也沒閒著,因為在行政單位上永興軍路包括鄜延路和環慶路,所以永興軍路經略司的官員是哪兒需要往哪兒搬。
再加上陝西轉運司也在京兆府,馮大人新官上任三把火每一把都燒的旺旺的,京兆府各衙門的官都恨不得直接睡在衙門。
大半夜的回家收拾收拾還沒睡倆時辰就又要上衙,睡在衙門睜開眼睛洗把臉就能幹活,何必要回家呢?
卑微.jpg
在一群有家眷的同僚的映襯下,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蘇機宜顯得格格不入。
也格外招人恨。
狄元帥替全體同僚發出來自靈魂的慰問,「子安,你是不是該成家了?」
蘇景殊淡定回道,「不著急,我娘說家裡交的起罰款,遇到合適的再說,元帥當年不也『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在這人口是國力象徵的年代,男男女女到一定年紀真的會有單身稅。
嘖,可怕。還好他家開明。
也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