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熱,靈州城的蟬鳴已經開始聒噪。
西夏軍隊按地域分為左右兩廂,仿宋制共設十二個監軍司統轄,各監軍司立有軍名和固定駐地,沿用族落形式加以編排,慣例由部落首領以及朝廷派去的人共同管理。
毅宗時於西平府設翔慶軍司總領兵事,因此西平府又稱為翔慶軍。
然靈州是兩漢故稱,別的地方稱呼變來變去,世代居住於城中的百姓依舊習慣稱之為靈州城。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
靈州是西北少有的物資豐饒之地,西夏遷都興慶府後這兒的重要性也沒有降低,翔慶軍司都統軍一直由嵬名氏近枝宗親擔任。
自從嵬名浪遇全家被貶又離奇死亡,嵬名氏和梁氏之間的關係越發緊張,翔慶軍司對興慶府不像以往言聽計從,軍政大事皆有如今的都統軍兼趙王嵬名成遇一個人說了算。
嵬名成遇是李元昊的弟弟,是小皇帝爺爺輩的宗親。
因為小皇帝年紀小,上任皇帝死時才二十一歲,李元昊本人被刺殺時也才四十多歲,所以嵬名成遇這個皇帝爺爺輩的宗親如今也不算太老。
五十多歲正是奮鬥的年紀,文可搜羅漢人幫他做事武可親自上陣殺敵,怎麽看都比興慶府那娘兒倆靠譜。
梁氏掌權後對宋作戰屢屢受挫,上任皇帝只有當今小皇帝一個兒子,當今皇帝年幼沒有子嗣,要是不小心有個意外,皇帝還是得從嵬名氏成員里挑。
嵬名成遇任興慶府亂成一團,自己在靈州城穩如泰山,然而在他沒有注意到的地方,今夏大旱朝廷卻依舊要增稅的消息越傳越廣。
第254章
*
夏天很難熬,不下雨的夏天更加難熬。
大旱來之前有徵兆,當天上幾個月不下雨、地上河流逐漸變渾濁時,有經驗的老農便能預料到今年年景不會好。
剛入夏的時候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只要河流不干,即便乾旱地里也不會絕收,只是人要辛苦一些。
然而等到六月,翻滾的熱浪幾乎能將人燎脫皮的時候,靠天吃飯的百姓終於絕望。
西夏經常有饑荒,但是饑荒是因為可供開墾的土地不夠多,糧食産量也不夠高,牧馬放羊都需要土地糧食,這才年年鬧饑荒。
塞上江南魚米之鄉不是說著玩兒的,靈州位於黃河與浦洛河交匯處,天然占據山河之險,只要黃河不干靈州就不會缺水。
但是一旦連靈州都出現旱情,其他地方十有八九要嚴重到顆粒無收。
西北少五穀,百姓多以大麥、蓽豆、青麻子為食,正經糧食要緊著軍中用,若是大麥、蓽豆這些也不夠吃,百姓就只能上山下河找能吃的野菜魚蝦果腹。
天災難料,官府對賑濟也不上心,百姓平時的時候已經足夠艱難,遇到災年無以為生只有死路一條。
靈州物産豐饒,自漢唐來便是西北最繁華的城池之一,如今也是西夏少有的人口超過二十萬的大城,中原城池有的東西在這裡幾乎都能找到。
勾欄瓦舍里,講三國的說書先生悄無聲息增多。
要講三國,就要講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講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講百姓走投無路唯有揭竿而起方能有一線生機。
可惜番邦部落尊崇貴族,沒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傳統,不然說書先生的話本子還能再多些素材。
不過偏遠地區的百姓沒有經歷過京城那樣密集的文化轟炸,東漢末年那段歷史夠他們聽了。
能去勾欄瓦舍的百姓大多家境殷實,對走投無路無以為生這種詞感觸不深,但是誰家都有幾個窮親戚,平時談天嘮嗑提到外面那些靠天吃飯的部落也會有感而發感慨萬分。
中原朝廷在災年時會賑濟災民,他們的朝廷卻沒那麽好心,越是災年越折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