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思默將李元瑛的意思以流利的契丹語傳達回去,那幾名契丹使者聚在一起商議了幾句,再次開口道:「聽聞大王尚無子嗣,我契丹女子善於生養,願為大王添丁進口,以繼香火。此乃兩國聯姻之好,望大王深思,以全可汗厚意。」
這話說得相當直白,康思默想委婉地潤色一下都沒辦法,只能直言譯了。霍七郎忍不住低聲插嘴:「他們陰陽你生不出兒子呢。」
李元瑛面無表情,口唇微動:「我聽得出來。」
正堂樂舞表演雖然沒有終止,但雙方交談時,其他參會者皆屏息聆聽,不知道韶王會不會因此惱羞成怒。
李元瑛反應極快,從容回覆:「承蒙烏古可汗盛情,本王確實沒有子嗣,然心意已決,不復求諸內室。聞可汗家族枝繁葉茂,如願以一子相贈,本王自當視如己出,厚以待之,亦表鄰邦和睦,守望相助。」
這一回在場與會者都聽明白了,烏古可汗企圖硬塞一個女兒給韶王聯姻,而他卻反過來跟可汗索要一個兒子當義子。送女兒和親跟送一個親兒子的價值自然大不同,契丹使者陷入混亂,低聲討論起來,一時難以做出決斷。
這下無論他們答應與否,主動權都掌握在李元瑛手中。
在場之人無不佩服韶王反應機敏,無論榮辱,喜怒不形於色。劉昆聽見他不僅拒絕了自己的女兒,連可汗的郡主也不放在眼裡,一視同仁的冷傲,心境便平和了許多。心想這人最愛去燕都坊的外宅,可能還等著外室給他生兒子呢。
一場小小的風波過去,宴會繼續進行。
霍七郎小聲感慨:「原來沒有戰爭時,也會談和親。」
李成蔭道:「和親與聯姻永世無休,自當年東義公主出降吐蕃後,如今朝廷又在考慮與回紇結親。」
霍七郎輕聲問李元瑛:「那東義公主是你的姐妹還是姑母?」
李元瑛只緩緩搖了搖頭,沒有作聲。
康思默往霍七那邊挪了挪,輕聲跟她嘀咕:「東義公主不是今上所出,只是宗室之女,冊封公主後代嫁。當年吐蕃入侵河西,議和求親時態度強硬,求娶今上與貴妃所出的萬壽公主。今上憐惜愛女年幼,便選了個宗室女賜給封號,嫁了過去。」
霍七郎疑惑地問:「那吐蕃就答應了?」
康思默道:「人心都是肉長的,就算皇帝也捨不得親閨女嫁去萬里之外。自古以來,和親公主絕大多數都是宗室女或者大臣之女。外邦心知肚明,稱之為『替身公主』。其實和親之意根本不在於一個女子,只是交易籌碼,重點是結盟和豐厚的嫁妝……」
李成蔭再也聽不下去,輕聲呵斥道:「康思默,你的話比喝多了酒還多!」
康思默立刻縮著肩膀閉嘴了。
霍七郎怔愣許久,回想起許多年前,她剛到長安之時,正巧在朱雀大街目睹東義公主出降吐蕃的送親隊伍。她衣衫襤褸,光著腳擠在人群中,遠遠地望見華麗鳳輦中有個人影,依稀哭得厲害,沒想到那也僅僅是一個更高貴的替身罷了。
作者有話說:
取名來源: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唐代真正嫁出的16位和親公主裡面,只有3個是真公主
第139章
節帥府邸燈火通明,賓朋滿座,絲竹之聲不絕於耳。樂隊持箜篌、排簫、篳篥合奏出天籟樂曲,舞姬們輕盈的腳步踏在鼓點之上,歡悅美妙。
當宴會的氣氛達到巔峰之際,主辦者劉昆猛力拍掌,命人抬上今晚壓軸的菜餚。六名強壯軍士扛著一張碩大無朋的銅盤,昂首闊步登上台階,銅盤上赫然臥著一頭烤得金黃油亮的大牛。這不是「水煉犢」那種小牛犢,而是成年公牛,欲將其整頭烤熟,想來要單獨為它修築一座巨型烤爐。
雄偉壯觀的全牛入宴,在場的使臣、官員和將領皆發出驚嘆之聲。家令李成蔭忍不住冷笑,低聲嘲笑:「浮誇。」
在這樣的邊疆城市,能舉辦媲美長安的奢華晚宴,劉昆志得意滿,手持酒杯起身,開始了一段冗長的祝酒詞,言稱與鄰國敦睦修好,實則句句誇耀幽州軍政的雄厚實力。=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