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2 / 2)

這尊菩薩像的首飾、衣裝、神態都與蟾光寺壁畫上的觀音極為相似,只是法身塑金,看不出指甲是否染紅。即便韋訓從未見過貴妃,也能聯想到二者之間的關聯。

寶珠憶起母親在世之時,節日晚宴上偶然作這般打扮,宮人崇敬禮拜,奉若神明,皇帝愛稱她為觀音娘子。這尊佛像面容絕美,體態婀娜,雖五官有些差別,但容光風度神似她當年。長秋寺觀音的盛名已經流傳百年,母親去世時春秋不過三十七歲,難道天下竟有這般巧合?

她沉思不語,繼續打量,蓮座上除了豐盛的貢品和香爐,還擺著幾個三彩陶俑。人俑塑成童子模樣,面容清秀,憨態可掬,甚是惹人喜愛。

十三郎雙手合十拜了拜,嘀咕說:「這位菩薩不僅是藥師觀音,還兼任送子觀音嗎?」

旁邊有個老婦聽見,見這小沙彌眉目端正,親切可愛,便和藹地對他說:「這可不是求子用的人偶,而是歷屆觀音奴的化身。你瞧這蓮台上的人偶有六女一男,倘若是求子,那不應該擺滿男娃娃嗎?觀音奴巡城之後,身份就與凡人不同了,化身成為侍奉觀音的童子與龍女,供奉於此處,同受人間香火。」

佛教教義之中,觀音與其他菩薩一樣,原本並無性別之分,前朝的圖畫造像還有不少蓄鬚的造型。佛教在中土廣為流傳之後,為窮苦百姓帶來心靈慰藉,其中婦女所受苦難尤為深重,便期望有一位具備母性慈愛光輝的女性菩薩保佑自己。

在信徒廣泛的渴求之下,女相觀音越來越多。扮演觀音的觀音奴有女有男,女多於男,正是這一心態的體現。

寶珠數了數陶俑,問道:「這裡有七個人偶,我聽說巡城是洛陽自魏晉以來的傳統,難道只有七名觀音奴參與過嗎?以前的人偶哪裡去了?」

那老婦支支吾吾地說:「多年以前,是抬著這座觀音像巡城,只是那一年……」 她說到此處,突然噤聲,趴在蒲團上磕頭去了。

寶珠在人群擁擠之中,只覺胸悶氣短,心煩意亂,遂向著大殿邊緣緩緩走去。忽然瞥見剛才在角落裡入定的斷塵師太站了起來,與兩名男子爭論著什麼,其中一人,正是昨日在金波榭遇到的行會首領申德賢。

第161章

三個人在大殿角落裡交談,只聽申德賢說:「……今年水災旱災不停,城外餓死多少人,滿城的信眾只盼著神佛護佑,超度亡人,怎麼可能……」

斷塵師太說:「這事本來就不合法度……傳統的巡城是什麼規矩……別人忘了,老尼可沒有忘。」

申德賢說:「不要太拘泥遺風舊俗……再說當年……無論什麼法度,總得有個開頭……過幾年,新的就變成老傳統了……不說滿城百姓,師太捨得讓這些來長秋寺參拜的信徒失望嗎?」

斷塵師太冷冷地哼了一聲:「你以為我是貪圖香火供奉的那種人?」

申德賢說:「師太自然超塵脫俗,視金錢為糞土……行會幾百個人,拖家帶口上千張嘴,都是要吃飯的呀!」

斷塵師太似乎不太擅長爭論,看向另外那名男子,問道:「曹幫主怎麼說?你也是升仙家。」

那人後背朝外,腰間別著一對雙短刀,聽到斷塵師太的問話,扭頭望向觀音像的方向,不咸不淡地說了一句:「今年已經是第八年了。」

殿中人聲喧譁,寶珠聽不清楚他們到底在討論什麼,但她眼神極佳,看見那人的側臉,左眉有一道淺淺的疤痕,寶珠心中狐疑,情不自禁拉住了韋訓的手。

韋訓察覺不妥,立刻回握住她,問道:「怎麼了?」

寶珠指著殿角,皺著眉頭說:「這眉上有疤的男子曾經在新中橋上跟我搭訕。我怕是惡人,按照你教我的那樣說了,他就走開了。結果後來……」

後來被偽裝孕婦的惡人給騙走了。韋訓起疑,不知此人跟那群人販有何干係,回想起她差一點兒就被拐走,心中恨極,沖殿角那三人瞪視過去。

那男子和斷塵感到一股無遮無攔的冷冽殺意襲來,這兩人均是身負武功,未見敵人身影,身體已經本能做出反應。男子扭身後退,舉掌格擋,斷塵則從寬大的僧袍中抽出一柄拂塵。唯有申德賢不明所以,驚慌失措地東看西瞧,一臉茫然。

青衣人的冰冷視線穿越人群,利劍般直指殿角,二人知道來者不善。此處人多,不便施展,幾人互相遞了眼色,從後門繞了出去,來到僻靜的後殿院落。他們各自有手下弟子門人,見首領走了,也跟了四五個人過去。=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原來我是魔二代 我在古代養百獸升官護國 穿年代文,但海歸神豪 穿書後,成了炮灰小妾 漂亮备胎穿书之后 斗罗之神眼降世 小貓咪變成人類幼崽後 我不是大魔头 我的白狐殿下 大秦之系统骗我在仙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