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身陷牢籠,同樣為奴為婢,可聽過她這番荒謬的話,米摩延卻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力量,仿佛她當真擁有將他拉出地獄的神奇偉力,眼眶中不禁泛出熱淚。
他哽咽著問:「我真的無罪嗎?」
寶珠堅定地回答:「想想聖卦出現的那一刻,你我是被菩薩選中的,是世上最純真無邪的觀音奴。」
晶瑩的淚水自眼角滑落,墜向耳邊,打濕了琉璃耳璫。是啊,在那個莊嚴神聖的時刻,他虔誠地祈禱,短暫地獲得了一生中最榮耀的身份。倘若世間真有地獄,那麼必有神佛存在。菩薩選中了他,他理應肩負使命。
室友靜靜地啜泣。就在玉壺命喪黃泉的這個夜晚,寶珠暗自做了一個決定。
士可殺不可辱。哪怕她最終的下場將落得與綠珠一樣,死前也要與這群滅絕人性的惡徒拼個玉石俱焚。
次日,岐王府那日復一日的宴會照常舉行。
劍器舞、胡旋舞、九功舞、獅子舞一曲接一曲上演,所有人皆陶然沉醉於歌舞酒色之中,樂而忘憂。
李昱攥著白玉杯,喝了一杯又一杯。他心中很不痛快,那毒婦竟然不知會一聲,就打殺了他最出色的領舞。想填補這種成色的美人,不知要等多久。
舞台上二十名侍衛身穿印有鱗甲的緊身衣,分成兩列,邁著雄健有力的舞步,模仿金戈鐵馬的戰場廝殺,樂師們奮力敲響大鼓,場面氣勢磅礴。是《秦王破陣樂》。
丹鳥跪坐在他跟前,向來如雕塑般沉默的她,忽然發出一聲輕笑。
李昱醉醺醺地問:「鳥兒,你因何發笑?」
「我笑這些布衣家丁沐猴而冠,竟敢佯裝『天可汗』的武士。」寶珠唇邊浮現出一抹若有若無的輕蔑笑意。
李昱不禁皺起眉頭。他知道這少女出身長安宮廷教坊,理應旁觀過供皇室欣賞的各種舞樂,眼光自當挑剔,非尋常可比。而太宗皇帝是所有李姓子孫心目中最崇敬的祖先,更是他們奉若神明的至高理想與精神寄託。
他含混不清地問:「那依你之見,這《破陣樂》應當如何……如何調整改動,方能配得上祖宗的赫赫功業?」
寶珠背脊挺直,侃侃而談:「遙想當年,太宗陛下以弱冠之齡,手持巨闕天弓、四羽大箭,率軍圍困洛陽王世充。而後又親率三千玄甲軍於虎牢關擊破竇建德,流血滿袖,灑而復戰。一戰擒雙王,威震天下,功蓋八方。太宗陛下親自設計了《秦王破陣樂舞圖》,舞者達數百之眾,穿甲持戟往來擊刺,戰陣排列瞬息萬變。陛下還讓最出色的武士持弓矢扮演自己,率玄甲軍出戰的雄姿……」
唐太宗的輝煌功業,對每個李氏子孫而言皆是耳熟能詳、銘記於心的,然而再度聽到讚頌祖先的語言,李昱仍感到熱血沸騰,心中湧起強烈的自豪與榮耀,仿佛那些震古爍今的戰績是他親手締造一般。
寶珠凝視著他自得其樂的恍惚神情,繼續說道:「大王體內流淌著太宗陛下的真龍血脈,這裡又恰是洛陽古戰場,大王何不藉此良機,復原當年的《秦王破陣樂》呢?就算沒有數百人的規模,天可汗的霸業,豈是布衣舞者能表達出來的?」
李昱陷入沉思。因受皇權猜忌,岐王府一共只有先皇所賜的十具鎧甲,均列入黃冊詳細記錄。十個披甲武士,頂多表演一場《小破陣樂》,與心中所期望的盛景相去甚遠。
寶珠已經猜到他所思所想,哄誘道:「不需真正的鐵甲,只需紙甲、藤甲之類,命工匠塑出外觀,再塗上玄色即可。祥雲堂招待的賓客都是大王的死黨,不怕他們隨口亂說。就算傳了出去,只是紙張、竹編一類兒童取樂的玩物而已,又有何妨?」
李昱豁然開朗,噴著酒氣笑道:「好主意,你……你真是只聰明伶俐的小鳥啊。」他當即命令下人照此辦理,不得有誤。又叮囑了一聲:「莫讓那掃興的老嫗知道。」
今年的極樂之宴,應該增添些新的有趣節目了,他想。
作者有話說:
這句讖語出自《史記周本紀》原文為:月將升,日將落,檿弧箕箙,實亡周國。原文跟褒姒的經歷有關,我根據劇情引用,修改了幾個字。
預示著舊的秩序逐漸衰落,新的力量即將崛起。這段讖語和許抱真觀測的天象一樣,不僅是一小段時期內的變化。
一個強者的崛起(寶珠),將預示著無數強者的隕落(岐王、韋訓、韶王……)
第186章 =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