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天子坐擁十五萬神策軍,那是拱衛京畿的中央禁軍。被他流放至邊境的兒子韶王李元瑛擁兵十萬,再加上公主帶來的一萬玉梳軍,二者已經具備戰場正面對決的實力。
當然,中間還有一些難以逾越的禮教障礙:孝道乃是立國之本,是通行四海的禮義廉恥之綱。兒子公然與父親兵戎相見,屬於大逆不道,即便兒子僥倖得勝,天下沒有哪個要臉的臣民會支持逆子。
另一種可能是,皇帝年事已高,無力處置這個遠在邊疆的兒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無論皇位日後由誰繼承,都絕不會容忍這個兄弟擁兵自重,倘若朝廷興兵,韶王也不可能坐以待斃。
二者必有一戰。
幽州監軍使阮自明決定押寶韶王。畢竟他身在幽州,也沒有第二個皇子可選。親眼見證李元瑛力挽狂瀾,擊敗原節度使劉昆,征服幽州,而萬壽公主李寶珠奇蹟般死而復生,率領大批騎兵投奔兄長,阮自明不得不相信天命是偏愛這對美人兄妹的。
身為高位監軍宦官,阮自明自有一套跟中央宦官聯絡的渠道。加上幽州駐長安的進奏院,如今快馬奔波在長安與幽州之間的密使,比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頻繁。
立春,北方邊境依然寒風刺骨,可按照節氣算,新一年的春天已然降臨。身為本地最高執政官,韶王帶領妹妹和一眾官員前往東郊,舉行迎春大典,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祭祀儀式結束後,李元瑛提及本地一處特殊的名勝,想讓寶珠瞧一瞧。
他們乘坐馬車,前往北郊。寶珠心中疑惑,兄長遭難後體力不濟,除了他必須出席的祭祀活動,從未外出遊玩過。況且春寒料峭,草木未萌,能有什麼景致可看?
儀仗簇擁著馬車,很快抵達目的地。車門打開後,李元瑛懷抱手爐,端坐在車內,看起來並沒下車的意思。
寶珠順著他的目光,向馬車外望去。大約百步開外,矗立著一處廟宇,規模雖然不大,但往來信眾絡繹不絕,看起來香火不錯。
她定睛細看,那廟宇上的金字牌匾上寫著:二聖祠。
「這祠堂祭祀的是誰?」寶珠問。
「你猜。」
「人間稱聖之人,除了天子,那就是先聖孔子,亞聖孟子。是祭祀孔孟的廟宇?」
李元瑛搖了搖頭。
「難道是詩聖杜子美,書聖王羲之?」
李元瑛又搖了搖頭。
「那總不能是畫聖、醫聖……哎,你快告訴我吧,我心裡亂得很,沒心思觀光遊覽,也不想玩猜謎遊戲。」寶珠仍未從悲傷中走出來,語氣帶著幾分煩躁。
李元瑛緩聲道:「那是祭祀安祿山與史思明的祠堂。」
「什……什麼?!」
天寶之亂,安史二將叛唐,這場席捲全國的浩劫,導致盛唐從此由盛轉衰。幽州正是他們起家之地,叛軍便是從這裡揮師南下。
寶珠勃然變色,怒容滿面,「竟有人為這兩個殺千刀的逆胡建祠,還膽敢公然祭祀?這些香客都是反賊不成?!」
「只是附近的普通村民,還有祈願平安的士卒而已。」李元瑛道。
寶珠沉思片刻,道:「我明白了,是跟祭祀五瘟鬼一樣的民間淫祀。立刻派人拆了,移風易俗,以儆效尤。」
李元瑛乾脆地說:「我已經拆過一次了,這是他們集資重建的。再砸,怕是要激起民怨兵變。」
寶珠大惑不解,憤懣難平:「為什麼要紀念他們?大唐的國運就是被這兩個禍國殃民的逆賊生生打散了!」
「因為他們在此地執政時勸課農桑,又憑藉強盛的軍力打得周邊異族服服帖帖,不敢來犯。對中原來說,安史之亂致使民不聊生,十室九空。但叛軍劫掠的財物都由兵卒運回幽州大本營。兩代人過去了,後人仍然忘不掉那段美好富足的日子,由衷地懷念那兩個胡人,為他們立祠,尊為二聖。=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