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毀容殘疾的皇子沒有立儲希望。倘若掌軍宦官想要一個又聾又瞎的傀儡皇帝,那麼廢太子李承元就變成了一個合適的人選。
兄妹二人不約而同想到這個可能,後果猶如千斤巨石,沉甸甸地壓在心間。汪文貞的臉色也陰晴不定,一時間拿不定主意。
李元瑛控制皇帝拿到玉璽之後,一邊宣召兩個兄弟,一邊傳旨命令玄武門守將薛谷關閉宮門。此刻傳來急報,門是關上了,但左軍中尉劉守謙帶著神策軍陳兵玄武門外,詢問大明宮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聽到兵臨城下,寶珠立刻帶人策馬疾馳前往玄武門,登上城門之後,但見宮門外火把如星海,映得夜色猩紅。
作者有話說:
參考書目《神策軍與中晚唐宦官政治》
根據《新唐書》記載,唐代皇帝擁有「八璽」,八枚印璽有各自的用途,祭祀、冊封、興兵等等,但沒有詳細記錄哪種事用哪枚印。咱們假設就一個。自古以來搶公章都挺重要
第227章
劉守謙騎在馬上,望著緊閉的玄武門,心裡很是惱火。
這些日子,他跟右軍中尉王進良競短爭長,始終沒能談攏擁立誰繼位更加妥帖。
王進良認為魏王是個好人選,人蠢而不自知,方便拿捏。
劉守謙卻另有盤算。他認為李元儕蠢是蠢,但骨子裡透著魯莽暴躁之氣,未必如想像中那麼聽話。如同這一任老皇帝,當年在諸皇子中很不起眼,看似柔懦可欺,繼位後卻扮豬吃虎,自有一番陰狠手段。若不是去年掌上明珠暴卒,使他傷心過度一病不起,哪裡容得旁人輕易擺布?
依劉守謙的心思,不如效仿漢、晉那般挑一個小童,才更方便弄權。八歲的懷王李元憶就是一個不錯的人選。貴妃早逝,沒有外戚撐腰,而且不像他兄長李元瑛那樣血統存疑,朝臣挑不出什麼反對意見。
王進良卻固執己見,非說有唐以來就沒有立幼帝的先例,尤其是幾個年長皇子沒有明顯過錯,找不出廢長立幼的正當理由。
兩人貪圖擁立之功,各執一詞,就這麼一直拖延到今夜,竟鬧到玄武門跟前,可謂是十分被動了。
劉守謙剛剛接到密報,聖人宣召魏王李元儕入宮。他以為王進良搶先動手了,火冒三丈地帶著神策軍氣勢洶洶趕來,卻見宮門已經關閉。
左右護軍中尉實力相當,他身後跟著兩千人馬,強攻進去手到擒來。問題在於玄武門太特殊了,自開國以來就是李家的必爭之地。
他們自家人可以互相亂殺,外姓人這麼幹可就是明著謀反篡位了。手上沒有一個李姓皇子,堂而皇之攻城,有悖大義。如今幾個小皇子都養在深宮,鞭長莫及,他也顧不上挑揀完美人選,當務之急是趕緊抓個李家人推上檯面。
劉守謙一面陳兵勒馬於玄武門前,跟汗出如漿的守將薛谷對談,一面派心腹快馬加鞭趕往城西離宮接廢太子李承元。臉皮被熊撕爛的皇帝是不怎麼體面,好處是又蠢又瞎,皇長子繼位也說得過去。
豈料一炷香過去,心腹急匆匆折返,湊到劉守謙耳邊說:「我們趕到離宮時,大王已人頭落地!侍衛們不知所措,正在搜查刺客。」
劉守謙大吃一驚:「怎麼可能?!他被熊襲擊之後終日惶惶,不是連睡覺也要侍衛們守在身邊嗎?」
心腹苦著臉回道:「怪事咄咄!值夜的幾個人都說,只是眨眼的工夫,大王的腦袋就不見了,腔子裡還在冒熱氣,屋裡竟無一人察覺。後來在外面便池找到了人頭。」
劉守謙心裡明白了,對手棋高一著,提前雇刺客把競爭者除掉了。李承元的太子之位雖被廢,卻仍是皇長子身份,身邊護衛眾多,那刺客能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如此手段,怎能不讓人脊背發涼?往後自己怕是夜夜都睡不安穩了。
正當他驚疑不定時,遠處又傳來一陣嘈雜馬蹄聲。只見右軍中尉王進良髮髻散亂,衣衫不整地騎著馬匆匆抵達,身後跟著三個營,看這模樣也是半夜接到急報趕過來的。
玄武門與重玄門之間的夾城一時間人滿為患,兩個掌軍宦官面面相覷,都以為是對方搶先出手,沒想到都被關在宮門外,先發制人者另有其人。
就在此時,只見城牆箭樓上突然冒出幾個人影。為首的是一名披甲持弓的年輕女子,英姿颯爽,看著甚是眼熟。一對面貌酷肖的雙生武士手持方盾,左右護衛著她,以防流矢。
「劉中尉,王中尉,別來無恙啊?」寶珠居高臨下,揚聲寒暄。=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