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1 / 2)

當時負責侍疾的宮人許氏,事後便封了妃,次年生下八皇子。直到德光皇帝駕崩為止,宮中都沒有再添新皇嗣。

所以,孫貴妃為親生兒子掃清立儲道路所做的一切,最終卻造福了後來的八皇子。八皇子如今可以說是唯一的儲君人選,根本無人能動搖他的地位——如果不是德光皇帝體弱多病的話。

皇帝病弱,百官擔心他一旦有個好歹,年幼的八皇子繼位,主少國疑,社稷不安。

紀王世子鬧著要還宗,可因為他年長,還有不少官員支持他。

紀王世子又主動向孫閣老示好,孫閣老勸住了鬧騰的孫貴妃,又讓紀王世子娶了自己的親孫女為妻,從此成為了對方最有力的支持者。

有他攔著,皇帝愣是遲遲未能將小兒子立為儲君。上輩子直到皇帝病重將死,下決心將孫閣老踢出內閣,又調了表弟陶岳入閣,才成功將八皇子冊封為儲君。

不過新君繼位後,紀王世子一直不肯死心,與孫閣老沆瀣一氣,不停給新君搗亂。最終孫家栽了,紀王世子也沒落得好下場。紀王的王位,最終還是回到了他親生兒子的頭上。

說起來,紀王真是個聰明人。皇帝塞了個嗣子給他,他乖乖接受了。嗣子不肯認他這個便宜爹,整天鬧著要回宮去做皇子,他也熟視無睹,由得世子折騰去。他不干涉,也禁止兒子們幫嗣子的忙——紀王諸子們為了繼承親爹的王爵,其實是很希望世子能成功還宗的。等到新君掌權,處置世子時,他還主動把「兒子」捆送宗人府。新君投桃報李,冊封了他中意的新世子,紀王府上下又能繼續安享富貴安閒了。

海礁頗有感觸地說:「上輩子我經常被派去監視紀王府的小王爺們,對紀王教兒子的本事是十分佩服的。宗室諸王府中子孫不肖的例子很多,但紀王府不提那位宮裡過繼來的世子,其他小王爺都很乖巧,從不惹事。若非紀王教子有方,就憑周太后與皇帝對他的厭惡,早就抓住他家把柄,治上七八回罪了,他哪裡還能安享富貴幾十年,我死了他都還活得好好的呢?」

那段時日,可說是海礁上輩子密探生涯中難得的悠閒時光,沒什麼危險,每天只是看著紀王的兒子們享受生活而已。等他換了任務,可就再也沒遇到過這樣的好日子了。

海棠無語地看了哥哥一眼,對他的感想不予置評。她只關注他方才透露的情報,從中擇選出了幾條關鍵的信息。

孫貴妃在封后失敗之後,曾經為掃清親生兒子的立儲道路,很可能弄死了排序在前的五皇子,又嚇得四皇子自請出繼紀王府,導致皇帝膝下只剩下了六皇子一個皇嗣。

六皇子夭折,皇帝沒有子嗣可繼位了,出繼的四皇子想還宗,卻一直未能成功。周太后推出了賢妃,又給皇帝生下了八皇子,皇位後繼有人了。

孫貴妃沒有了兒子,她與孫閣老的未來堪憂,估計是擔心周太后一方支持的八皇子上位後,他們會沒有好下場,便改為支持四皇子還宗,主打一個「國賴長君」,反對幼主繼位。

從皇帝始終沒有鬆口讓紀王世子還宗來看,他心裡還是偏向小兒子繼位的。他到底是太過討厭自請換爹的四兒子,還是對孫家父女生出了嫌隙?

第79章 皇帝為何要那樣?

海棠問海礁,海礁一時間還真是答不上來。

他上輩子只是給錦衣衛做了十來年的密探,哪裡知道那麼多皇帝后妃、皇子宗室的秘聞?就算是聽說過一些小道消息,也不保真。

他只能冥思苦想,回憶著曾經從師父、神鞭張三以及辛爺爺等消息靈通的長輩處聽來的信息,還有監聽官員時聽到的議論,做一點推測。

「皇帝對四皇子說不上有多疼愛,就是普普通通吧。盧昭容與四皇子自請出繼,他也答應了。後來他們又想回宮裡,盧昭容還投靠了孫貴妃,百般討好,求得孫貴妃在皇帝面前說好話,但皇帝始終沒點頭。」海礁撇撇嘴,「最過分的時候,皇帝病重,孫閣老帶著百官逼求他將四皇子認回來,他都沒答應,堅持說自己有兒子,不需要讓紀王的兒子入繼大統。」

皇帝當時還派了太監去紀王府罵紀王居心叵測,膽敢妄想皇位,紀王立刻上書自辯,說自己絕對沒有這樣的想法,一切都是世子自作主張……

最新小说: 後娘難當:我靠養崽洗白了 臥底我拿下教主 八零好孕肥妻,被兇悍村霸寵成寶 倒春寒 (1v1,偷窥,利用,炮友转正) 畫個詛咒,統治宇宙 重生之嫁紈絝 一睜眼,成了七個崽子的惡毒後娘 回歸八零再就業 五零香江豪門生存法則 這個影帝看著不像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