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這樣,在看到「奉山英傑」這四個字時,眾人還是齊齊發出一陣唏噓。李老眼眶濕潤,深深鞠了一躬:「老漢愧受,多謝安大人。」
第45章書院
年前年後, 公務異常繁多。安蘊秀一連寄了好幾封進京的書信,好不容易歇息會兒,又聽梅成說起了另一件事。
黃登被調走了。
「據說是他們那兒遭了劫匪, 糧倉被劫要餓肚子了, 年前還來找過我們借糧。」梅成忐忑道。自家也就顧個肚子,來人又不是多親厚, 他當時忙著籌備年關的事兒,便隨口說讓他去找知府。
「我們今年也就勉強顧住肚子,哪有閒錢幫他?而且我讓他去找知府也沒錯呀, 我怎麼知道你們還有同鄉同窗這層關係……」
前兩天安蘊秀讓他給離山寄書,聽到臨州兩個字時, 梅成才知道自家知縣居然跟黃登是同鄉, 要不然他才不會閒著把這招罵的事拿出來說。
「你做的沒錯。」安蘊秀聽完才道, 「即便他來找我, 我也無糧可借。」
這話倒是真的,荒山茶價雖高, 要顧全整個奉山縣也是勉強, 她也是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一點沒剩下。
姜知府自保求穩, 黃登卻有意往上。這二人道不同,想必黃登找去時也少不了姜知府的運作, 趁機讓他調離索州。
「知府知道就好, 這些事輪不到我們操心。老地址, 幫我把這封信寄到京城。」
安蘊秀並未將這個插曲放在心上,拿起手邊的信封吹了吹未乾的「楊新覺親啟」幾個字, 交予梅成,隨後又問:「對了, 讓你找的工匠找到了嗎?」
「找了,只不過人家忙著侍弄莊稼,得過了這陣子再說。你是不知道,他聽說是知縣要用人有多激動,可勁兒叮囑我別忘了他、他忙完就來。」
梅成嘻笑道:「還得是咱們知縣面子大。」
「少貧,趕緊送信去。」安蘊秀笑道,邊說邊戴上竹笠準備出去。
自春耕以來,她為規勸桑農幾乎每日都要去田裡,時不時還要將眾人聚起來,請經驗豐富的老農聊聊天傳授經驗。如今更是要留意哪裡有合適的卵石青磚,哪裡有經驗老道的師傅,籌備著農耕過後的工程。
青衣竹笠的少年背著背簍走出門,走在田壟上,突兀又和諧。有農人向他打招呼,他必然及時回首,帶著笑意一句不落地回應。
梅成跟著看了半天,直到岔路口才回神,告訴自己該去送信了。
鋪條石子路不算很難,除了完善基建,更是為了解決流民問題。去年冬天,騰蛟軍清理了鬧事的流民,她又設了幾個收容所讓梅成緊盯著,這才沒出什麼大亂子,若能趁這次機會將流民發展為匠人就再好不過了。
故而在春耕過後,她便發了告示招募工匠勞力,盤算著整一條大路出來。
「大人,我、我來做活計……」
有流民惴惴地問:「敢問大人……在這兒做活計有飯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