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奶奶氣道,「現在小靜回來了,只是一時半會兒沒找到工作,在家裡多住些日子,她嫂子就整天甩臉子。」
談老太就說:「這家務事就是這樣。」
吳奶奶嘆氣:「現在回城的人太多,工作哪裡那麼好找的呀。小靜說要出去擺攤,我瞅著街道上賣茶葉蛋的,賣饅頭包子的都已經不少了,這生意也未必就那麼好做。」
「小靜想賣什麼?」談老太問。
吳奶奶:「小靜說想賣餃子,餡兒調好,面和好,一個煤爐子一口鍋攤子也就支起來了。就是不知道好不好賣。」
談老太:「試試唄,又不費多少本錢。到時候忙不過來了,喊上我去給幫忙包。」
吳奶奶立馬就笑起來:「哎呦你說的,要是有那麼好的生意就好了……」
倆老太太說說笑笑的。
秦天南這下倒是相信了談老太的話,她住這兒不寂寞。
學校期末考試完,邱學海問秦天南要不要去醫院實習,他可以幫著安排。
他這個班長當的還是很合格的,班上同學只要想去醫院幫忙打雜的,他都能幫著給安排。
工資肯定是沒有的,但他給申請到了一人一天5毛錢的生活補助。
別看只有5毛錢,已經不少了!也是邱學海費了好大勁才給申請下來的。
畢竟他們這些才上了一年學的醫學生們,到醫院也就是只能打雜,跑跑腿傳個話,幫忙抬病人,真正專業的活還幹不了。
秦天南搖頭,她說好了假期要去京市的。
邱學海有些失望。
不過秦天南還沒來得及去京市,就接到了劉蘭香打來的電話。
電話里,劉蘭香的情緒很激動。
「小南,我爸,還有隊裡老支書、大隊長,會計,幾個小隊長……全都被抓了。」
秦天南一愣,立刻就反應過來。
河灘口公社,劉灣大隊,就是劉蘭香家所在的那個大隊,他們去年私下裡把田地分了,去年秋季收成就很好,今年夏收已經結束,劉蘭香之前給她打電話,說收成很好。
有多好呢?
劉灣大隊小麥畝產平均能達到每畝1000斤!
這個數字以幾十年後的眼光來看不算高,那時候只要不遇上自然災害,小麥畝產一千四五並不罕見,最高甚至能達到一千七八!
這跟後來的種子選育、化肥、農藥都有關係。
而在如今這個年代,小麥平均畝產1000斤,絕對是非常驚人的。
不用跟別的地方比,就跟劉灣大隊自己比,劉灣大隊過去這十年,小麥畝產就沒有超過300斤的!
小麥只是翻了3倍多,玉米紅薯的產量直接比從前翻了5倍!
可以說劉灣大隊今年不光是不用再欠公糧,他們能足額交上全部公糧。
照這樣下去,在留足大隊農民每年足夠的口糧之後,也要不了3年就能把從前欠的全部繳清!
而劉灣大隊的地理位置和田地情況也不是最好的,如果換成是向陽公社、秦集公社這些土地情況更好的地方,那糧食產量能翻多少,簡直不敢想。
激動歸激動,問題也是無法迴避的。
現在雖說提出了改革開放,但形勢依舊比較嚴峻,私自把集體的土地分給農民,這可是違法犯罪,真要追究下來的話,都得去坐牢,甚至是槍斃!
村里人也都知道,所以三番五次告誡大家,一定要守口如瓶,不要對外亂說。
但這種事,其實很難瞞得住。
地里的莊稼長勢擺在那,老農民一眼就能估算個差不多,自己大隊就算守口如瓶,也總不能蒙住周圍其他大隊的眼睛。
再者上工的時候,不是按照小隊上工,是每家每戶固定管理某一塊田地,有心人看了就能猜出來。
所以這事兒瞞其實也瞞不住多久。
周圍其他大隊,有些眼紅想要效仿,自然不會舉報,但架不住每個大隊每個村里,都有懶惰心思不正的。
現在大鍋飯這些人還能有口飯吃,都開始自己燒小灶,他們咋辦?
所以秦天南很容易就能猜到:「是被舉報了。」
劉蘭香點頭:「嗯。」
她聲音微微顫抖,努力裝作堅強的樣子,但情緒實在是難以自控。
「你先別太著急,我等下給梁書記打個電話問問情況。」秦天南說。
劉蘭香深吸口氣:「你也別為難領導,這一天遲早要來,去年大家就已經想到了。小南你知道麼,他們說就算被抓了也高興。今年地里收成實在是太好了,大家能交得起公糧,也能吃飽飯,吃不完!」
掛了劉蘭香的電話之後,秦天南就打給了梁書記。
梁書記正在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