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1 / 2)

璟瑄:【其實我是平行時空的穿越者,莫名來到了康熙年間,請大家多多建言獻策,一鍵助力我滅東瀛】

瘋狂星期六:【東瀛?那不就是小x本嗎!】

其實沒有人相信璟瑄,都以為她不過是在玩梗,但是大家莫名地都熱血了起來。

黯然銷魂翅:【樓主太了,但是這個腦洞我喜歡】

於是紛紛開始建言獻策。

終於,她就在論壇網友們的幫助下,聯合皇家研究院的蘇院使,一步步將蒸汽船造好。

接著便遇到了更大的麻煩,無人可用,不是沒有人來應徵,一來此地民風淳樸,多有愛國之士挺身而出,二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她給這些海軍開得例銀高得嚇人,還給了他們承諾,許諾將第一船帶回的白銀分給他們。

「威海衛的大人們倒是會躲懶,」秦遠對那奸猾的吳大人早已經不滿,「說起來配合頭頭是道,實際上呢,連地都不許我們征。」

那分明還是一塊無主之地,連漁民都不怎麼去,這吳大人卻開出了幾十萬兩的高價。

不過是這些日子公主徵兵給得餉銀多了些,他素來吝嗇,哪怕是對待自己的下屬,就連他手下的師爺甚至都想來給璟瑄辦差了。

璟瑄安撫了秦遠一番:「到底也是為了百姓,後來我勸過,他不也是答應了。」

海邊的風打在臉上,還有些疼。

秦遠點了點頭:「那倒確實,自從你去找了他一次,後面確實有個好官的樣子了。公主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分明前幾次見面,此人還像個泥鰍,滑不溜秋的。現在見了璟瑄,卻如同老鼠見了貓。

……

璟瑄終究是沒有說出口,她其實真的是「以德服人」。

「武德」怎麼不算是「德」呢?

*

紫禁城。

又一次朝會。

康熙皺著眉頭,不知在想些什麼。

「福安公主離京已有數月,」李明玉竟是蹦躂到了現在,「卻並未動身。」

「莫不是有什麼內情?」

這次,周圍的大臣們也深以為然。

哪怕他們面上不動聲色,其實心裡都是這樣的想法:

福安公主莫不是怕了?

昔日誇下海口、立下軍令狀,現在卻借著造船的由頭,龜縮在威海衛。

她還美其名曰「蒸汽動力」,這簡直是聞所未聞!

難道大清從前沒有這勞什子動力,便不能打仗了嗎?

李明玉更是在心中痛快地罵著:「依著我看,這福安公主必然是被那海上的風浪與倭人的凶名嚇到了。」

一個小妮子大言不慚,以至於現在肝膽俱裂、魂不附體,再也不敢去打東瀛了。

更有甚者,翰林院眾人,不知從何處得到了秦遠也去了威海衛的消息。

他們把這位昔日的同僚,更是往恥辱柱上釘。

御史們不敢再惹惱璟瑄,便也不敢參奏秦遠,以至於攀扯上璟瑄。

但他們用了更加不入流的手段——

一時之間,流言蜚語甚囂塵上,關於探花郎棄官隨公主的風流話本遍布整個京城,甚至傳到了江南。

當然了,胤禛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便進宮奏請了康熙,將這股歪風邪氣禁了下來。

但民間還是流傳著不少福安公主與探花郎之事。

當然了,璟瑄此時並不知道這些,她只是在糾結下一步的計劃。

到底是按照原計劃,以經商為藉口,還是直接開炮?

「若是直接攻打,豈非是師出無名?」說話的是十三阿哥胤祥。雖然訓練辛苦,但此時的他比在草原更加挺拔,似乎整個人都有了精氣神。

璟瑄笑笑,其實對扶桑國出兵,由來已久。

白江口之戰後,將東瀛打服,此後他們一直心悅誠服,並先後派遣十幾批「遣唐使」到唐朝學習文化。

到了元朝,忽必烈兩次東征,卻以失敗告終。

明朝時期,日本欲借道朝鮮,進攻大明。豐臣秀吉曾言「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素志」。

於是明朝援軍入朝,將扶桑國入侵的軍隊徹底擊垮。

「扶桑國狼子野心,又與我們不睦已久,之前更是多番騷擾我們沿海地區的子民,」璟瑄怒罵道,「對付此等無禮義廉恥的小國,我們可是太『師出有名』了。」

「是極,公主說得對!」這迫不及待地大聲贊成的,便是年羹堯。

他不止沒有像史書上一樣飛揚跋扈,甚至處處對璟瑄恭敬有加,還替她敲打了不少軍中的浮躁之人。

最新小说: 七零美人被搶親,轉頭高嫁大反派 侯府嫡女打脸日常 帝君他忙着追妻 春风不识你 攻略女神的前世今生[快穿] 科舉炮灰簽到躺贏日常 反派对我情深入骨 人在玄幻,开局吊打气运之子 我的避难所太苟了,疯狂自动升级 反派女配之抢了我哥的女朋友[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