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董蘭心在宮宴上中毒身亡,三司會審後,她的貼身宮女冬竹因為自己的私心間接造成皇后殞命,被燕修雲發落去了浣衣局淪為末等奴婢,日日勞作,痛苦不堪。
董蘭心之死,唯有秦雨薇一人明白冬竹的忠心,也深為感佩。
於是冬竹進了浣衣局沒多久,秦雨薇便安排她假死出宮,從此隱姓埋名,遠離紛爭。
秦雨薇想了想,搖頭道:「罷了,她既已遠離這些是非,說不定現在已經在故鄉成了家好生過日子,不必再將她卷進來。」
她思量一陣,想起董蘭心下葬時殉葬物品的清單還在自己宮裡,於是讓碧玉取來。
清單上列出的陪葬手串共有六條,每條都價值連城。
秦雨薇的目光定格在那東珠手串的名目上,去年燕寧還向自己提起過這條手串,但因為已經隨董蘭心下葬,自己便如實告訴了燕寧。
難不成……是有人想要拿這件事來做文章?
第565章 義學
上書房,燕寧終於完成了今日的課業。
他揉了揉酸痛的手,這時馬岩走了進來,道:
「陛下,這是今日內閣遞上來的票擬,請您過目。」
燕寧說自己累了,讓他直接念給自己聽。
「這內閣票擬可是機密,奴才不敢翻閱……」
「讓你念你就念,再多話,朕就叫別人來當總管太監。」燕寧閉上眼睛說。
馬岩內心竊喜,面上卻仍舊錶現得惶恐。
他小心翼翼地打開一份奏章,先大致將上面的內容看了一遍記在腦子裡,這才輕聲誦讀。
讀完奏章上的內容,還要讀內閣的票擬意見,由燕寧決定是否批紅。
若批紅,則按內閣意見處置。
如不同意,則發還內閣重擬,稱為「改票」。
當然,燕寧的最終決策還要呈報一份給太后秦雨薇,若她不批允,便是燕寧決定批紅的摺子也還是會被重新發回內閣。
馬岩每讀一條,燕寧都聚精會神地聽著,認真思索之後才慎重給出自己的意見。
馬岩已經讀到了第四本,這是一份禮部呈報的摺子,提到大梁國庫義學資金分配不均,很多偏遠地區的義學難以維持,請求調整資金分配。
內閣的意見給出了具體的調整比例,並附上了相應的理由。
燕寧聽罷點點頭,馬岩拿起御筆正要做標註。
「等等。」燕寧突然打斷他。
「這份先留中,待朝會上再議。」
……
夜色深沉,京城南邊一處不起眼的院子裡沒有點起任何燈籠,一片昏暗中傳來隱隱的人聲。
「你是說,陛下留中了一份關於義學花費的摺子?」禮部侍郎李正清身披斗篷,對著黑暗問道。
馬岩的聲音傳來,陰柔輕緩:
「是,陛下本是要批紅的,卻不知為何又留了下來,似是要拿到朝會上與大人們商議。」
李正清沉思片刻,緩緩揚起嘴角。
在大梁各地設立義學,這是祝瀾當初一手推進的政策。
如今義學出了問題,陛下將請求調撥經費的摺子留中不發,定然是有些想法。
只不過當今陛下年幼,力量尚不足以與太后和祝瀾的勢力抗衡。
那這個時候,自然是要順水推舟,助陛下一臂之力了。
「你做得很好。」李正清拋出一錠金子,轉身向外走去,聲音飄來。
「既然如今你連內閣票擬都能看到,那朝中眾人的動向,也要時時留意著。」
身後的陰影中傳來馬岩細聲細氣的嗓音:
「奴才心中有數,李大人放心便是。」
……
幾日後的朝會上,禮部再次提出調整義學資金分配的問題。
燕寧讓朝臣們討論。
肖婉站出來,表示根據戶部目前的情況,最多可以將每年用於建設維持義學的資金從八萬兩上調到十萬兩。
禮部侍郎李正清卻表示十萬兩遠遠不夠。
「陛下,如今我大梁在祝中丞的推動下,已經建立了兩千餘所義學,其中還有專門的女子義學四百所。
然而義學建設雖多,卻並無足夠的教書先生來支持義學的開展。
那些讀書人讀書多是為了考取功名,並非人人都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去教學生。所以現在看來,必須要提高報酬,才能吸引更多人參與義學建設。」
「李侍郎以為需要多少銀子?」肖婉問。
李正清道:「起碼需要十五萬兩。」
肖婉直接搖頭,表示戶部不可能撥出這麼多銀子。
祝瀾對李正清道:「李大人,你方才所說關於義學的問題,我也有所耳聞,但是每年耗費從八萬兩直接提到十五萬兩,是不是太多了些?」
李正清面色坦然,說這是禮部推測出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