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些人出現在秋山附近,居然沒有被禁軍發現?
「我來說吧。」蕭沅上前一步道。
「他們約莫有四五十人,藏身之處極為隱蔽。
我曾是禁軍統領,參與過數次秋山巡狩,所以對秋山一帶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這才能發現他們的蹤跡。
不誇張地講,就算是現在的統領嚴崢,只怕都找不到他們。」
顧朝陽補充道:
「我們暗中觀察了片刻,還發現一件重要的事——
那伙人與我們上次見到的不同,從身形、年齡和舉止來看,似乎都是上過戰場的老兵,戰鬥力絕對一流。」
顧朝陽常年生活於軍營,和士兵們打交道,他判斷那些人是老兵,應該不會出錯。
「老兵?」喬悠悠睜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
「我聽說上過戰場的老兵,卸甲歸田之後朝廷都是有檔案的。
誰有這樣的能力,能將這些人全都聚集起來?」
顧朝陽與蕭沅沒有說話,顯然不知答案。
「不對,有一個人可以。」祝瀾忽然抬眸。
「你們別忘了,衛國公李烈當年可是軍旅出身,跟隨高祖皇帝南征北戰的。
後來鎮北王勢大,衛國公主動交出軍權,安心享受富貴日子。
我從前在翰林院看到過相關卷宗,衛國公手下有一支隊伍,是歸京後才遣散的。當時朝廷的許多制度還不完善,那批老兵最後的安置地點並未留下記錄。
因為人數不多,所以後來朝廷也沒有再追問此事,不了了之。」
顧朝陽認真聽完,認為祝瀾說的很有道理。
今天見到的那伙人,應該就是當年衛國公的舊部。
衛國公是李正清背後最大的助力,這次秋山巡狩的計劃關乎整個李氏家族的未來,衛國公一定會傾囊相助。
蕭沅這時開口,說他今日觀察秋山上禁軍守衛的分布和輪崗情況,已經找到了一些細微漏洞。
他可以利用這些漏洞,將顧朝陽的人也安插進去。
「先不著急……」祝瀾沉吟著說道,緩緩抬起眸子望著幾人。
「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李家已經安排了一伙人到禁軍之中,還要在秋山外圍埋伏一群老兵?」
「裡應外合?」喬悠悠立刻道。
「若真是這樣,到時咱們面臨的麻煩可就更大了。」
幾人陷入沉默。
的確,一群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哪怕人數不多,卻也絕對是無法令人忽視的存在。
「蕭公子。」祝瀾看向蕭沅。
「你既然對秋山一帶非常了解,可否幫我將秋山的地形圖畫出?」
蕭沅點頭,祝瀾取來鉛筆和紙,當即按照蕭沅的描述勾勒起了秋山附近的地形。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一張草圖便已完成。
蕭沅顧不上驚嘆祝瀾的繪畫水平,指著圖上一處十分隱蔽的山洞,說那伙老兵就藏身在這裡。
祝瀾盯著地形圖觀察片刻,問:
「按你的描述,他們藏身的地方附近還有許多個類似的山洞,而且岔路極多?」
蕭沅點頭。
祝瀾想了想,又問:
「那若在夜晚,是否容易走岔?」
蕭沅道:「如果是對地形不夠熟悉之人,沒有火把照明,必須依靠路標才能辨別方向。」
祝瀾問蕭沅,他認為這夥人對秋山附近的熟悉程度如何。
蕭沅認真思索片刻,搖搖頭,道:
「那一片連水源都沒有,不可能長期駐紮,他們必然是臨時被召集過去的。
再加上要隱匿行蹤,更不可能在附近頻繁出沒勘察地形。
對他們來說,基本只能通過路標認路。」
祝瀾聽罷微微一笑:
「但是以蕭公子對那邊的熟悉程度,識別並在他們做的路標上動點小手腳,一定不是難事吧?」
……
三日後,巡狩活動正式在秋山的皇家圍場拉開帷幕。
以往的秋山巡狩,都是天子帶領皇室宗親前往。
然而當今燕氏一脈人丁衰微,天子燕寧尚且年幼,巡狩未免顯得冷清。
故而今年的巡狩,在京四品以上官員皆隨行參加。
深秋的山林,層林盡染。寒風吹過,落葉紛飛。
十歲的幼帝燕寧騎在馬上,身旁跟著十數名禁軍護衛,在林間穿梭。
嚴崢緊緊跟在他身後,指著前方道:「陛下,那邊有隻鹿!」
燕寧向他所指的方向望去,一隻鹿角一閃而過,他卻沒有多大興趣。
「留給你了。」燕寧說罷,策馬向另一個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