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邸門口,少年身著素色袍衫向這邊不時張望著,瘦弱俊秀的面孔上依然還是溫和的神情,儘管眉眼間努力掩飾著著急慌亂的情緒。
他淡淡一笑,加快了腳步。
他知道,這個少年儘管這陣子因為楊妃和梁王的事情對他有些冷漠,但心裡還是非常依戀自己。
證據就是在看到自己竟然跟隨他來到安州擔任他的老師時,眼裡閃過的亮光,還有每每不理會自己,卻在離開府邸時,四處尋覓……
他知道,因為這些不就是自己努力刻意而來的結果嗎?
不再只是簡單的殿下與臣的關係,不想要簡單的老師與學生的關係,這些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一開始,明明就只是想,控制住他,按照皇上的意思,刻意栽培這個有著優秀天賦的少年親近長孫嫡子一脈,避免將來會成為長孫嫡子一脈的危險。
但後來,就慢慢的變了。
那時,剛剛擔任他的老師不久,因為中山王落水事件,少年苦心勸服楊妃和梁王前去道歉,但卻反而換來斥罵,少年委屈至極,終於按捺不住,在自己的懷裡哭泣。
其實,那個時候,自己想得是如何獲取在自己懷裡哭泣的這個戒心極強的孩子的信任……
但或許就是從那時候開始……
明明是很倔強容易哭的孩子,卻故作堅強,同是楊妃的孩子,卻不被楊妃疼愛,偌大的致竹殿裡,只有那個孩子一個人……
病了,受了委屈了,都不曾向人撒嬌,如果不是自己是他的老師,如果不是自己懷著得到那個孩子信任的目的刻意接近親近的話,自己也不會發覺,總是溫和笑著的吳王原來也只是這樣孤單倔強的孩子……
那日,他來講學。宮女卻急匆匆的來報,吳王從昨日就沒有離開過寢室,也不許任何人進去。
他愕然。
匆匆趕至寢室,連聲喚人,都沒有應答,急了,乾脆踹開門,才發現那個孩子還在臥榻上昏昏沉沉的睡著,急忙上前一探,才發現,那個孩子已經發了高燒。
他連聲吩咐請太醫,然後轉而怒斥伺候的宮女太監,為何不守夜?!
宮女太監們委屈的說,是吳王殿下不允許!
他一愣。
而那個孩子生病後,楊妃來看時,雖然很是心疼的樣子,但卻沒有像自己妹妹照顧生病的孩子那樣留下,他心頭不由生氣,看著那個孩子明明很期望母妃留下卻還硬是裝出乖孩子的樣子,他就不由心疼。
於是,那個晚上他留了下來,不顧少年的拒絕,在寢室里守了少年一夜。
他知道自己這樣一個外臣留宿皇子宮殿不合規矩,但他不放心,心頭不安。
那時,他以為自己是把少年當成自己的兒子那樣疼惜。
直至後來……
那個孩子慢慢長大,終於,長成一個俊秀溫雅的少年。
他越來越依賴自己,他竊喜著,也享受著少年對他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