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大狗的毛已經全都幹了,就是不夠順滑,讓習慣了家裡帶毛動物全都油光水滑的趙家人覺得很彆扭。
問題是三條大狗瞧著是沒有攻擊人的意思,架不住看著讓人心底發怵,只能等趙淩來解決。
「哦。」趙淩自己拉了一把椅子靠牆一坐,隨機拉了一條狗過來梳毛,問,「娘,我想再安排一些下人。」
趙王氏聽他說正事,把手上的牌交給葛姨娘,自己轉身坐在炕沿:「要的。倒是我疏忽了。你現在身邊就那麼幾個人,是忙不過來。」
趙淩就是不太確定:「您說是請人牙子過來買人,還是雇長工?要用多少人合適?」
趙家發家時間短,現在家生子的年紀都還小,當不得大用。
趙王氏說道:「兩邊都看看,挑合適的。哦,我下午瞧著莊上有些少年男女……」
趙淩對這些人已經想好了:「他們就留在莊上。這邊莊上的都是些從宮裡面出來的老人,讓他們種地其實體力不太夠。先前我教了他們編筐,稍微能有點收入,主要還是養老。」也不能說是頤養天年,只能說盡力能有個溫飽,「他們中有些識幾個字,讓他們先給那些少年人教一點,回頭我再看看能不能請個能開蒙的老童生過來教書,到時候這些少年人就幫我打理這個莊子,估計人手還不一定夠。」
聰明的將來做管事,有力氣的就做佃農。
這些當初收留的孩子們也都到了或者即將到成家立業的年紀,總得有個營生。
可惜神都天氣寒冷,種不好茶樹。
茶樹的利潤相對高一點。
果樹的利潤太低,只是賣一些鮮果、果乾、果脯之類的,只能作為副業,不能成為養家餬口的主職。
嗯,能增加進項的副業就是好副業。
他再琢磨一下怎麼養魚。
本地的野生魚能夠長很大,應該有條件家養。
通過人工投餵的方式,可以讓魚更快變大。
雖說這麼養出來的魚,肉質不夠好吃,但這年頭能吃就行了。
打成魚丸,可以直接供給酒樓、飯莊。
他一邊想著賺錢的路徑,一邊小心翼翼給狗梳毛,動作不敢太大,就怕狗毛亂飛。
明明洗澡之前已經梳過了,怎麼還有這麼多毛?
洗澡的時候跟殺狗一樣的寶寶,特別愛梳毛,四腳朝天的,一會兒抬胳膊要梳咯吱窩,一會兒翻身要梳背面,看得人們發笑,都不怕它了。
趙王氏想著太后就是精明,面上是給趙淩好處,實則是甩掉一個大包袱。
莊上那麼多幹不了重活的老人,花銷可不小。
當然,這麼個莊子確實難得,就怕送走了這一批,將來還有。
只是這話她當著屋裡的晚輩們不好說。
她只能說道:「惠王那邊的莊子上不知道還有沒有留人。」
趙淩想著跟地契一起到手的一疊賣身契:「應該有一些人。」他有些猶豫,「這些人能用嗎?」
趙王氏心下也不太確定:「先看看吧。不然你這麼大的莊子,總能有安排的地方。」
原先王爺,還是被趕出去就封的王爺的家奴,有選擇的話,她是不太願意用的。
但既然這些人的賣身契是跟著地契,一起從太后手上接過來的,據說還是皇后繞著彎子給的,她也不能直接把人都給發賣了。
明天過去看看究竟是個什麼情況,別到時候又是一群老弱病殘。
趙淩以前幫著太后打理產業,其實做的也就是一些核對帳本之類的工作,並沒有實際參與過一線管理。
小莊這裡他還算認識人。
他看著一屋子人,突然想到:「我們都出來了,爹在家怎麼辦?」
趙王氏都懶得回答他這個問題。
趙辰說道:「爹那麼大個人了,還能餓著冷著?家裡不還有趙縉、趙茂在嘛。他們靠不住,還有大堂哥在呢。」
趙淩覺得趙廈還是很靠譜的,就沒再多想。
嘮了一會兒家常,他把三條狗都打理完,就回房去睡了。
第二天一早簡單把小莊上的人事都熟悉了一下,淺淺做了一些安排,他就帶著人往原本惠王的莊子上去。
他才剛出小莊,就遇到了一個熟人:「聞公公?」
聞公公騎著馬,見了趙淩就笑:「娘娘擔心你不清楚那邊的情況,特意命奴婢過來。」
至於他口中的娘娘是太后娘娘還是皇后娘娘,就不用深究了。
趙淩邀他上自己的馬車,給他倒了一杯熱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