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水循環了,就這一灘死水他也沒法搞定。
為了避免變成臭水溝,裡面的水已經排乾了,還填上了土,常娘子在上面種了點小蔥什麼的。
趙王氏比劃了一下長度,蓋兩間的地方是有的:「你能搞來多少琉璃窗?」
「兩間屋的琉璃窗不是問題。」趙淩一拍胸脯,「我可以假公濟私。」
趙王氏沒好氣地作勢打他。
趙驊剛好回來,進門就見這情形,兩邊勸。
對趙王氏說:「孩子大了,不能打了。」
又對趙淩說,「你那麼大個人了,少惹你娘生氣。」
娘倆都不理他。
趙辰、趙縉和田學智跟進來,聽他們說建房的事情。
家裡連著幾年因為子女嫁娶的事情,一直在修房子,趙王氏估算了一下時間:「蓋兩間房要不了多長時間,這兩天就動工,淩兒把琉璃弄來。咱們弄簡單點的,一個月就能完工。再晚天氣冷下來就沒法蓋,得等來年開春了。」
「那我抓緊。」
家裡人對加蓋書房的事情都很高興。
動作很快,一個月時間就把兩間書房蓋了起來。
其中一間變成了趙王氏的辦公室,方便她日常處理家事。
趙王氏對自己的辦公室很滿意,對辦公室自帶的地下室也很滿意。
地下室就是原來的荷花池,當初為了這個池子,特意做了防水,材料都是很好的。
施工的時候,祝陽過來實驗自己的滑輪組,把裡面填進去的土又都挖了出來,計算工程時間。
一來二去的,書房下面多了一個不算小的地下室。
王延在地下室里轉了又轉:「這地方好,萬一有什麼天災人禍的,能夠躲在裡面。」
無論是王氏老家的武州,還是象州,都是膏腴之地。
但水網密布導致水匪橫行。
偏偏如王家這樣經營繅絲的家族,已經算得上一個季節性工廠,大量的貨物進出依賴水運,通常臨河而居,非常容易受到水匪的襲擾。
只是象州武州那樣的自然環境,鏟子隨便往下面挖就是水,很難挖地下室,所以都是想盡辦法修建密室,譬如說隔牆,或者是借用假山等。
趙淩認真聽了,畫上圖紙,琢磨著用混凝土砌個隔牆出來。
荷花池本來就比新蓋的書房大一圈。
他把地下室修成和上面書房一樣大小,應該看不出來。
雖說現在看不出神都會有亂起來的一天,但將來的事情誰知道呢?
趙家的年輕人們就把修建密室當個遊戲來做,天天你一把石子我一把沙子地往地下室帶東西。
王延忽悠完幾個小子就不去管了,又去管家把管博澹老夫妻倆請過來住。
管家幾個兒子表情倒是看不出什麼來。
管博澹注意到王延打量的眼神,等上了馬車才說道:「我家那幾個兒子天天活得跟神仙似的,不會去管這些。趙驊小夫妻倆來京城的時候才多大?說起來趙辰小時候還在我們家住過一段時日。趙驊就跟他們自己兄弟似的,不會多想。倒是他們聽說家裡的大書房蓋好了,肯定會經常來叨擾。」
趙驊坐在車廂里就跟個透明人似的,一聲不吭,生怕被先生逮著了什麼錯處一頓好罵。
他自己爹娘就是尋常人脾氣,對他這個麼兒疼愛是有的,但比較散養。
岳父岳母就不說了,也就最近這段時間才相處多一些。
他是到了管博澹手裡,才體會到什麼叫做嚴父慈母。
王延說道:「都來。思源他們幾個的學問沒的說,讓我幾個外孫都好好學學。我自己就是眼饞這大書房,尤其是天氣一冷,待在裡頭都不願意出來。」
新蓋的兩間書房,琉璃窗不僅大,按照趙淩原本的設計得用雙層。
只不過在施工的時候,他還是根據實際需求,把外面的走廊用琉璃窗給封了起來,算是搞了個陽光房。
這樣進出的時候可以避免溫差,冬天還方便曬太陽。
書房沒一點雕樑畫棟的東西,瞧著很符合王延不露富的想法。
當然,王延的不露富,不是真的不露富,得叫低調奢華。
像是小老頭今天身上穿的一件藍布襖子,料子和染色都不打眼,但上面的刺繡都是頂好的。
類似的襖子,他做了好幾件,每件的刺繡都不一樣,一件穿不了幾回。
他最近還在跟女兒、女婿和外孫、外孫女們一起琢磨怎麼改進棉紡織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