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在一起時,會因為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吵個不停,相互消耗能量。但也能在一個人帶孩子精疲力盡之時,另一個人幫把手。
一個人帶孩子,雖然沒有那些無聊的爭執,但身邊也再也沒有幫手。白天在廠里上班,可以把小王笛送到附近的日托班。玻璃廠員工的孩子,一個月只要交100塊錢。
可是下了班,王媽媽卻再也沒有了休息的時間。
小男友雖然在和王媽媽的爭吵中消耗了不少感情,但他的內心依然記掛著他。王媽媽出走後的兩年內,他多次來到她的城市,借著看孩子的由頭,請求複合。
但王媽媽那股奇怪的倔強,讓她反覆拒絕。幾次之後,小男友也不再提複合,只看孩子,不談感情。
兩人分開兩年後,小男友與廠里的一位同事談起了戀愛。
要說悔恨和懊惱,不能說王媽媽完全沒有過,但她礙於面子,根本不可能說出口。她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看著睡熟了的小王笛,獨自反思自己一路走來的所有選擇,思考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下去。
等王笛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王媽媽發現,幼兒園裡的好多孩子們都學了一門特長。她內心不甘示弱。
鋼琴、吉他這些樂器,一聽起來就很昂貴,她買不起。而當她聽到「竹笛」時,不僅眼前一亮。這不巧了嗎?她家女兒名字就叫「笛」,可不就是天意?
而且樂器方便攜帶,價格相對低廉。
就這樣,王笛走上了學竹笛的道路。她的天賦很快就顯露出來。那些老師,不知是出於多掙錢的目的,還是真心覺得王笛有潛力,可以走上職業吹笛手的道路,一直鼓勵王媽媽給孩子報更好的班、與更好的老師上一對一的課。
王媽媽經濟拮据,又拉不下面子主動和孩子爸爸求助。況且,孩子爸爸已經陷入了與其他女人的情感糾葛,她也不好意思總是主動去麻煩他。
作為一個二十出頭、長相不錯,又缺錢的年輕女人,王媽媽身邊自然少不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生活的沉重壓力之下,王媽媽走上了一條為人所不齒的道路。
甚至連她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究竟算什麼「小四」、「小五」。總之,那男人有錢給她,供王笛上了興趣班。
剛上三年級,王笛就考了竹笛十級,成了媽媽眼裡的驕傲。
從王媽媽情感豐沛的敘述中,高松然聽出了她內心的矛盾與掙扎。
儘管當時還年輕,但王媽媽也深知,自己的選擇會遭到外人的指指點點。然而,為了孩子的未來,她還是這麼做了。每當小學裡的藝術節來臨,看到王笛在舞台上吹奏竹笛時那份自信與從容,王媽媽就覺得,自己一切的付出與犧牲都有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