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耀非常的淡定。
因為這種流言蜚語,每一個皇帝都經歷過。
莊高祖和莊太宗的紅顏知己,遺落在民間門的皇子公主,在話本里簡直多的已經能組成一個蹴鞠隊了。
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事情,皇帝不同意?皇帝算老幾?
這麼說其實在封建社會很格格不入,但實際上就是如此,除非沈玉耀想搞文字獄,不然任人評說就是她作為皇帝的宿命。
即使當下可以搞文字獄,她也管不到後人身上,指不定誰寫個名傳千古的名著,造幾個通俗易懂的成語,她身上就能多點兒沒有歷史證據的野史記載。
這都無所謂。
歷史才是沈玉耀最看重的東西。
「但是陛下,若是不管不顧,可能會傳的面目全非。」
「他們喜歡,就讓他們說去,我們堵得了人嘴,卻無法捂住人心。」
沈玉耀拍拍手,將手上的魚食碎屑拍落,起身伸了個懶腰。
正值夕陽西下,殘陽如血,照的整個池塘一片暮色。
清靜悠閒,有風吹來,吹散了悶熱暑氣。
「火燒雲,明天又是個大晴天啊。」
沈玉耀嘴上說得輕鬆,實際上眉頭微微鎖緊,心底有些不安。
京城附近已經有一段時間門沒有下過雨了。
不知道其他地方如何,好像左州那邊都在說最近無雨。
別是要旱啊。
沈玉耀在這個時候也會默默祈禱上蒼,別開這種玩笑,但是上蒼從來不會回應凡人的祈求,即使這個凡人是人間門帝皇也一樣。
新陽元年夏七月末,是歲大旱,江河乾涸,河床乾裂,暑蒸炎炎。
沈玉耀的運氣屬實不太好,上任第一年就碰上了大旱。
好消息是旱情被控制在一個區域內,並沒有擴張向外。
壞消息是,旱情出現在左州,就是那個之前曾經被大水淹過一次,出了個大貪官的左州。
沈玉耀拿到底下人送上來的奏摺時,嘆了好幾口氣,她是個小倒霉蛋,左州是個大倒霉地。
而那些在左州土生土長的人,則是受苦的人。
「左州糧倉空虛,從附近調糧過去,官服衙門好好治理百姓,安頓百姓,平衡糧價,命明王去當地坐鎮,務必要穩住局勢,不可生亂。」
今年是很關鍵的一年,沈玉耀絕對不允許在這個關頭,國內出大問題。
沈珉玥領命,她當天就出京城往地方上去。
與她一同出發的,還有秦淑君與楊可卿。
前者是幫沈珉玥整理信息,後者則是調動物資。
楊可卿雖然目前不再管沈玉耀手中的商路,但她對經商與後勤更為熟悉,能完美處理一切。
最主要的是,左州乾旱的那一片,距離邊塞有一條陸路,那邊有石采文所在的西南關,如果能聯繫上石采文,可以將物資更快的送到當地。
靠周遭糧倉補齊缺口只是緩兵之計,周遭雖然沒有受災地點那麼嚴重的乾旱,但日子也不好過,絕對不能拆西牆補東牆。
一時間門,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左州。
第110章
深沉的夜晚,店家門上掛起一個昏黃的燈籠,帶著咸澀雨氣的風吹過空蕩無人的街道,老者拄著拐杖,關上了通往來時路的門。=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