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被纏上的只有那些家境不好還不善言辭的考生。
要麽接錢保平安,要麽拿棍子把人趕出去。
反正他們已經是進士,和朝中官員起衝突朝廷不一定向著他們,和江湖人起衝突最後倒霉的肯定是江湖人。
蘇景殊嘴上說著不參加詩會,其實還是出去了幾回,兩個哥哥給他的回信中提到了好些他們覺得可以結交的人,蘇軾蘇轍嚴選,他總得去親自接觸接觸。
殿試之前還有集體培訓,培訓地點在太學,外地考生對太學的布局不太了解,他和他的同窗們正好給外地考生當個講解員。
科場重同年,沒有意外的話,他們這四百二十八個同榜進士將來到官場上得守望相助。
有意外的話那就說不準了,四百二十八個人大混戰起來也是剪不斷理還亂。
不過那都是當上官之後的事情,在殿試開始之前,所有人都會維持表面的和善。
趙大郎本來也想參加殿試之前的集體培訓,但是他的身份已經暴露,這時候和新科進士混在一起不太合適,只能惋惜的放棄集體活動。
人心隔肚皮,他和小郎關係好那是因為他們知根知底,陌生人還是算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保不齊就遇見個因為他的身份而刻意湊上來和他交好的。
他還是個孩子,鬥不過老奸巨猾的成年人,這時候應該聽他爹的話。
官家:……
官家不想說話。
鶯初解語,微雨如酥,殿試的時間定在三月十七,轉眼間就到了新科進士成為天子門生的時間。
今年的殿試沒有金碧輝煌的宮殿,不過卻比在宮殿裡考試更舒服,因為他們的考試地點是風景極好的瓊林御苑。
趙大郎沒有參加考前的禮儀培訓,殿試是讓皇帝和幾位考官來排前幾名,他隱姓埋名參加春闈還行,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身份的情況下有點像搗亂,只能再次惋惜的看著別人參加。
今年的殿試主考官是歐陽修歐陽公,他覺得他們小郎參加殿試也像是搗亂,皇帝和各位考官熟悉他,難道就不熟悉小郎?
他們倆在考官們面前半斤八兩,讓已經連中兩元的小郎參加殿試簡直是對其他考生的碾壓。
唉,有曠世奇才如蘇子安是大宋之幸,卻是同場其他考生之大不幸。
太子殿下曹操附體,感慨的甚是有文化。
幸好他只是在心裡想想沒有說出來,不然連旁觀殿試的資格都得被取消。
新科進士在宮人的引領下魚貫而入,參加考試的都是進士,所以入場之前的檢查沒有春闈秋闈那麽嚴格,負責檢查的宮人態度也比貢院門口的書吏好很多。
省元蘇小郎走在最前頭,不著痕跡的朝旁觀考試的趙大郎眨眨眼睛,假裝剛才什麽都沒有發生,昂首闊步跟著帶路的宮人去他的位置站著。
科舉考試分三場,秋闈第一名叫解元,因為秋闈叫發解試,春闈第一名叫省元,因為禮部試是尚書省禮部試,殿試的第一名叫狀元,但是主持殿試的衙門聽上去卻和考試一點邊兒都不沾。
負責安排殿試的是御藥院,沒錯,就是侍奉皇家醫藥的御藥院。
御藥院,顧名思義的確是管醫藥的地方,但是不知道仁宗皇帝是怎麽想的,愣是讓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管理醫藥的衙門參與殿試事務,於是如今的御藥院不光管理醫藥,還負責殿試雕印殿試的試題和義理出處。
御藥院就御藥院吧,反正大部分人都只會參加一次殿試,御藥院管的事情再多,今後他們也沒有再打交道的機會。
蘇景殊規規矩矩的站在他的位置上,等四百二十八位考生全部到齊,所有考生齊齊向上首的官家和考官們行禮,然後就是官家訓話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