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頁(1 / 2)

因為他兒子打著復國的名義造反,朝中一些心狠手辣的官員直接建議誅他家九族。

蘇景殊:牛啊。

大宋的江山並不安穩,民間造反起義從來沒少過。

朝廷對起義軍的態度是能招安的就招安,不能招安的再派兵鎮壓,可那些都是不堪壓迫鋌而走險的起義,和柴氏這種蓄謀已久的謀反不一樣。

柴世子說他不服趙氏統治所以揭竿而起都不至於讓朝廷這麽忌憚,偏偏他打了個復國的旗號。

民間起義不會動搖國本,打著前朝的名義要光服大周的江山卻是真的能威脅大宋的統治。

趙氏江山傳到當今聖上手中已經是第五代,天下人早已只知趙宋而不知其他,別說柴氏和前朝沒有關係,就算有關係也朝臣也不會允許他們作亂。

大周已經是前朝,死灰復燃的前朝可不是好前朝。

仁宗皇帝當年從柴氏子弟中選人當崇義公祭祀大周就是怕他們打著前朝的旗號搞事情,為此還特意把世宗改回柴姓,沒想到柴氏比趙氏還不要臉,連江山都敢碰瓷。

世宗真正的後人都隱姓埋名不敢露頭,柴家卻冒出來說要復國,他們復哪門子的國?

太祖皇帝抹去前朝郭氏的痕跡可不是為了讓柴氏李代桃僵,老趙家不好對真正的前朝下狠手,對付他們提拔起來的柴家可沒那麽多顧忌。

要不是仁宗皇帝心血來潮從柴氏子孫中扒拉個人出來封為崇義公,連柴王府都是沒影兒的事,讀書人不會因為老趙家對柴氏不客氣就翻舊帳罵老趙家不干人事。

而且這次是柴家先搞事,朝廷收拾他們跟玩兒似的,完全不用擔心心思暴露之後的柴家還能掀出什麽風浪。

具體表現就是,小金大腿給他的信中只用了一頁就將案件的來龍去脈寫的清清楚楚。

柴世子的野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這些年搗鼓出來的成果。

山東半島是個好地方,金礦鐵礦銅礦煤礦應有盡有,朝廷登記在冊的礦産資源多,朝廷不知道的礦産資源更多。

造反需要錢,家裡有礦就是家裡有錢,柴世子的厲害之處在於他上來就策反轉運使,直接把京東路和荊湖兩路的漕運礦業給攥在手心裡。

轉運使兼管多種事務,是統轄固定區域內重要事務的主管官,礦業生産屬於經濟事務,北方諸路的礦冶業事務基本上都是由本路轉運司負責,策反轉運使比策反知州太守更有性價比。

之前他們一直以為王倫在為襄陽王效命,連襄陽王自己也是這麽認為,現在看來,王倫真正效忠的不是襄陽王而是柴世子。

誰是小丑他們不說。

襄陽王:無能狂怒.jpg

京東路和荊湖兩路的勘礦師歸轉運使管,他們勘探開採礦藏都有正規文書,根本想不到上頭的官給出的文書有問題。

朝廷不知道京東路和荊湖兩路勘探出新礦,開出來的礦自然就成了私礦。

公礦私礦混在一起,只要帳目做的好,就連地方官都看不出哪兒有問題,不然也不會讓他們逍遙法外那麽多年。

多好的人才,可惜是個反賊。

蘇景殊遺憾不已,「不知道柴王爺現在什麽想法,老爺子剛過完六十大壽就受到那麽大的刺激,太糟心了。」

柴世子也真是的,說他不聰明吧,他能悄無聲息控制了京東路和荊湖兩路,還能把襄陽王當槍使。說他聰明吧,他連造反的理由都找不好,選來選去愣是選了個讓朝廷最不留情的造反理由。

最倒霉的還是柴王爺,老爺子安安分分過了一輩子,到了晚年卻碰上這麽一檔子事兒,不知道朝廷會不會看在他什麽都不知道的份兒上饒他一命。

白玉堂想了想,問道,「柴王府是柴王爺的王府,柴世子偷偷摸摸幹了那麽多事情,外人不知道柴王爺還能不知道?」

蘇景殊摸摸鼻子,「他可能真的不知道。」

最新小说: 遇A就倒[穿書] 快穿之人生如果能重來 快穿之拯救者,有命就快逃 快穿:大佬成了毒閨蜜粉碎機 快穿之惡婆婆她一心向善 快穿之攻略那個女人 快穿之壞女孩洗白系統 娇软美人又在副本挨欺负 A奴(abo重口调教控制) 每天被日出汁(双肉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