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封崇義公也不是隨便封的,肯定找那種老實本分膽小怕事的柴氏子弟,找那種心大的愛惹事的不光沒法起到彰顯大宋皇帝仁慈的作用反而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雖然仁宗皇帝在位時的政策備受詬病,但是不代表他連這點小事都干不好。
包大人在登州時也提到過柴王爺,如果不是仁宗皇帝給了他一個爵位,他這輩子也就是當個富家翁。
有爵位之後就是當個有爵位的富家翁,頂多是比沒爵位時多層保障。
柴王爺老實本分了一輩子,身上有爵位也不敢欺壓百姓,最多最多也就是讓地方官府不敢欺負他。
白五爺搓搓胳膊,「的確是夠倒霉的。」
蘇景殊放下手裡的信件嘆道,「柴世子是個聰明人,可惜聰明的不是地方。」
他大概能猜出來柴世子為什麽要造反。
柴王爺脾氣好,人都是欺軟怕硬的,即便他是官家親封的崇義公,地方官府知道官家為什麽給他封爵也不會太把他當回事兒。
沒辦法,誰讓他脾氣好呢。
和懶人父母會有勤快娃的道理差不多,好脾氣的父母養出暴脾氣的孩子也很正常。
柴王爺遇事退一步有理也讓三分,尤其柴世子是他被封為崇義公後出生的,年紀小受不了委屈,一來二去就走了歪路。
朝廷說柴氏是前朝遺民封他爹當崇義公,他這個前朝遺民想復個國有什麽錯?
嘖,說來說去最後還是皇帝的鍋。
括弧,特指仁宗皇帝。
他當初不封崇義公不就沒那麽多事兒了?
周世宗的親生兒子改名換姓藏在民間,一家子本來都姓郭還都被改成了柴,老趙家當了那麽多年的皇帝,天下人都快忘了前朝的皇帝姓什麽,就他愛出風頭,又把姓柴的扒拉出來封什麽崇義公。
他要不封崇義公就沒有柴王爺,沒有柴王爺就沒有柴世子,沒有柴世子就沒有最後面的幕後黑手,只有襄陽王想造反事情根本牽扯不了那麽廣。
不是他瞧不起襄陽王,而是襄陽王真的不行。
大概是為了柴世子這個真正的大BOSS所以削弱了襄陽王這個僞裝大BOSS,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襄陽王除了空有野心和身份,其他完全不像能成功造反的人。
要不是有柴世子給他掃尾,怕是等不到事發就會被地方官員給告到中央。
無憂洞的事情除外,無憂洞能在京城囂張那麽多年不光是襄陽王的功勞,京城某些權貴也功不可沒。
缺德的人太多,清理出來一批還有下一批,殺不盡也滅不絕。
小小蘇在心裡指點江山,卻沒有把心裡想的說出來,廢話,說出來就是對天家不敬,他還沒打算就此結束他的仕途。
別的不說,柴世子努力多年全部為朝廷做嫁衣,三司的官員估計都會高興的蹦起來。
等朝廷的邸報送到登州,登州的官員也會高興的一蹦三尺高。
地方官員要了解京城的情況不容易,要麽是好友間的書信往來,要麽就只能靠官府的邸報。
邸報一個月出一份,送到地方又需要時間,登州的官員大概率要下個月才能知道柴世子和襄陽王合謀造反並私自開礦礦的消息。
他們之前以為金礦在青州,案情明了後才發現最大的金礦不在青州,而是在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