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遣是什麽得看任命詔書,具體什麽情況我也不清楚。」蘇景殊想了想,回道,「我去西北是被貶,五爺要是有耐心包攬新衙門的所有公務沒準兒還能升個官兒。」
「被貶?」白玉堂挑了挑眉,「任命書上不是還有個監察御史的官兒?哪兒貶了?」
雖然京官更吃香,但也不能從京城出去都叫被貶吧?
「品級啊。」蘇景殊掰著手指頭給他算,「殿中丞是從五品上,監察御史是正八品上,降了好幾級呢。」
白玉堂撇撇嘴,「五爺已經不是剛接觸官場的五爺,你騙不住我。」
品級上的確是監察御史低,但是官場上的人都知道監察御史地位高,官家明明是在給他升官。
「不管,只要俸祿變少就都是慘遭貶謫。」蘇景殊哼了一聲,「我都被貶出京城了,他們再罵我就是無理取鬧。」
官職差遣的混亂和他沒關係,他只認品級。
白玉堂:……
這一趟是得帶上他,不然他怕這小子走到半路就得被仇家大卸八塊。
第219章
*
大宋的官職差遣制度對本朝人來說都頭疼的很,按照正常邏輯從高品到低品是貶謫,但是在大宋卻可能是升遷。
官職差遣中「官」定品級,大宋開國幾乎照搬唐朝的結構制度,文臣官階由唐朝的職事官演變而來。
但是前朝的職事官有具體的職務,地位高低不單單由品級決定,而本朝的官沒有具體的職務,又沒有根據實際的地位重新厘定品級,這就導致即便不看差遣也有某些低級官職比高級官職地位更高。
蘇景殊從登州回到京城後是殿中丞、直集賢院、同判司農司事,去西北則是監察御史、直集賢院、管勾永興軍路經略司機宜文字,看品級是從從五品上降到正八品上,但是在大宋的官場上卻是妥妥的升遷。
就算俸祿降級也是升遷。
他才進官場沒幾年,散官階、寄祿官階、職、差遣、勳、爵混到一起也要算好久才能算明白,別人怎麽算他不管,反正在他這裡只看品級。
不是他強詞奪理,而是本朝這職官制度有問題。
承襲自唐代的散官階一共二十九階,這個來確定官員的官服穿什麽顏色。
寄祿官階也叫本官階,就是官職差遣中的官,用來確定官員的俸祿,他這種有進士出身的官員遷轉序列三十五階,沒有進士出身的遷轉序列足足四十二階。
光官階就冗雜成這樣,後面的職銜差遣勳爵就更不用說了。
小小蘇大人堅定的認為,從京城到地方就是被貶,從五品到八品就是被貶,俸祿減少就是被貶,天王老子來了他也是被貶。
至於其他人的看法,那不重要。
所有知情人:……
沒理也要攪三分,讓他占理還能得了?
滾滾滾!趕緊滾!
打不得殺不得還罵不過,天底下哪有這麽氣人的事?
於是乎,蘇大人新的任命書下來之後,朝中的彈劾換成西北的戰報一封接一封送到御前。
各方默契的展開合作,只想讓這活閻王趕緊離開京城。
眼不見心不煩。
官家看著手邊的一封封戰報,笑意不達眼底。
戰報的急促像是西夏舉國來攻,實際上卻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這麽大張旗鼓只是為了讓蘇子安儘早離開京城,看來查到的貪官還是太少。
看來西北戰場上的花銷的確不用發愁,因為士大夫的家底比他想像中的厚實的多。
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