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舉兵三十萬傾國攻宋草草結束,西夏損失慘重,大宋這邊的傷亡卻遠不如預想中的慘烈,不管從哪方面說都算是大勝。
戰報八百里加急天天都在往京城送,最遲明日朝中就知道西夏攻宋不成大敗而歸。
此戰的主要戰場在環慶路,出彩的將領也都在環慶路,哦,還有個府州折家軍,軍功報上去應該都能升幾級。
招降番邦部落也是功勞,如果能把西夏堡寨勸到大宋這邊來更是大功一件,但是以朝中文臣的脾性,不排除會有人彈劾他們說勸降西夏堡寨是主動挑事兒讓他們把到手的堡寨再趕出去。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以他對朝中文臣的了解,出現這種言論的可能性極大。
如此一來,這事兒怎麽匯報就得再琢磨琢磨。
是的,雖然派去各堡寨的使臣剛離開荔原堡沒多久,但是狄大元帥已經可以確定大部分人都會得勝歸來。
有歸降的堡寨在前頭探路,那些猶豫不定的堡寨遲早也會投入大宋的懷抱。
狄大元帥糾結了半晌一個字也沒寫出來,索性把糟心事放到後面先忙其他的。
事情塵埃落定之前不能提前請功,上一個提前請功的李復圭這會兒估計還在刑部大牢里待著,他們不能重蹈覆轍。
等派出去的說客全部回來,到時把匯報的活兒交給他的機宜大人。
計劃通。
沒有跟去做勸降工作的姚古也沒閒著,他還處在拜了個狀元為師的興奮中,因為不知道拜師後要學什麽,這會兒正在奮筆疾書給分散在西北各州的小夥伴寫信。
主要是寫給種建中,看看他在橫渠先生門下都學了些什麽。
京城的文人什麽情況他不清楚,但是他知道橫渠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
張橫渠早年在西北遊學,中間去京城考了個進士,之後又收徒講學,講的主要就是兵法和西北戰局。
他們家老師看著和橫渠先生不太一樣,年紀也比橫渠先生小很多,講學的重點會放在哪兒?
兵法戰局?老師好像不太行。
天文地理?他好像不太行。
總不能是四書五經吧?
嘶,希望不要那麽可怕。
邊地堡寨屬於偏遠地區,信差隔很久才來一次,且戰時會由軍隊接手所有消息傳播的渠道,直到戰事結束才恢復正常。
算算時間這幾天就能恢復,就是速度可能比平時慢。
好在種建中如今在熙州任推官,熙州離慶州不算太遠,半個月的時間足夠等到回信。
要是在他離開荔原堡之前還沒等到回信,那就只能再給那家夥寫封信換個新地址。
他可是要跟在老師身邊打雜的人,當然是老師在哪兒他在哪兒。
因為老爹太爭氣,他終於不是沒有老師的野學生了。
傍晚時分,蘇景殊帶著礓砟寨的守寨將領一起回來見狄大元帥,勸降效率高之高把狄大元帥都嚇了一跳。
如何安置礓砟寨可以明天再討論,機宜大人先來想想怎麽和朝廷匯報。
蘇景殊下意識回道,「如實匯報,怎麽了?」
話說出去才意識到狄元帥說的是什麽意思。
招降游離在各個政權之外的部落是他們招撫有方,招降明確歸屬於西夏的堡寨卻可能導致朝中某些慎重過頭的家夥說他們在主動挑起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