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部落的百姓都過的艱難,如今已經入秋,西北的冬天更是難熬。
都知道番邦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的脾性,俞龍珂這時候歸附大宋真的不是為了找個供應部民過冬的冤大頭?
說他多疑也好說他冷血也罷,反正他不相信擁有十幾萬部民的大首領會因為崇拜某個人而舉族歸附。
包大人又不是這兩年才有的青天之名,想歸附的話早歸附了,還用等到現在?
呵。
蘇景殊摸摸鼻子,「來都來了,吃飽喝足就拍拍屁股走人未免有點不禮貌。」
十幾萬人的大部落動起來也怪費勁兒的,就努努力讓他們有來無回唄。
將番邦部衆打散編入邊地各軍,有事兒沒事兒去找他們談談理想,要是這樣還能讓他們想叛變就叛變只能說大宋的官沒本事。
提到人口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河湟,看馮大人的意思也不像支持王韶的樣子,所以到底是什麽好法子?
馮京恢復笑眯眯的模樣,「山人自有妙計。」
他還沒想好具體要怎麽操作,先讓這小子猜猜,蘇三元的機靈滿朝皆知,沒準兒就琢磨出更妙的主意。
蘇景殊不明所以,分開之後也沒想出來馮大人到底是什麽意思,直到回家打開地圖看到青唐吐蕃和西夏的地盤之外是什麽地方才恍然大悟。
大宋之外除了吐蕃、党項、契丹還有更多的不和大宋接壤的部族,西夏再往西是回鶻人的地盤。
西州回鶻不是鐵板一塊,那邊有高昌回鶻、龜茲回鶻、甘州回鶻等大大小小的族群。
唐時甘州回鶻建立政權統領河西各回鶻部落,之後河西走廊就一直是他們的地盤,直到前些年党項人崛起,兩邊打了大半個世紀才分出勝負。
分出勝負也不是正兒八經打出來的結果,而是靠偷襲。
當年甘州回鶻和吐蕃六穀部聯合抵禦西夏,西夏數次進攻都沒討到好處,不料遼國這時候忽然插一腳也要爭奪河西走廊。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遼軍攻破肅州。
仁宗天聖六年,遼軍又攻打甘州。
雖說最後圍城四個月也沒能攻破,但是西夏李元昊卻趁遼軍退走的時候大軍壓境攻破甘州。
甘州回鶻一部分逃往蔥嶺以西,一部分歸附大宋,一部分被党項人俘虜,還有一部分退向西南和沙洲、瓜州的回鶻人匯合。
看那邊如今的勢力劃分,沙洲、瓜州乃至玉門關都在党項人的掌控之中,可見回鶻人後來又被打的逃往更遠的地方。
外逃不代表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甘州回鶻和原本生活在沙洲、瓜州的那些部落組成了現在的黃頭回鶻,因為黃頭回鶻隨時都可能反攻,西夏不得不派出大量兵力常駐瓜、沙二州。
唐朝時的回鶻政權一直尊中原王朝為舅並不斷遣使進貢,如今進貢的頻率變低,但是態度也一直很友好。
畢竟居住在瓜州、沙州的漢人不在少數,想統治那邊必須和漢人政權打好關係,中原的生産力別的地方比不上,經濟上互通有無也是有利無害。
西夏已經不是李元昊在位時的西夏,回鶻人到漢地經商也繞不開河西走廊,所以……
——大兄弟,合作嗎?
蒼蠅搓手.jpg
蘇景殊看著輿圖上雞屁股的位置兩眼放光,自覺已經接受到馮大人的暗示。
大宋從開國到現在武力值都不太夠看,所以嚴格控制民間武器流動,私自往周邊部落販賣武器是死罪,誰來說情都不好使的那種。
不過回鶻部落是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