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良民,那邊的規矩和他們党項不一樣,殺良冒功放在宋人朝廷是大罪,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兩撥人時不時吵幾句,有吃有喝的情況下氣氛竟然還算可以。
百姓們出城後住在臨時搭起來的窩棚里,吃喝都不是白拿的,除了沒法動彈的老人傷員以及年紀太小的孩子,其他都要和將士們去城裡清理淤泥以及搜尋倖存者。
由此可見,宋軍不殺他們還可能是為了讓他們幹活兒。
另一批人:……
算了,他們閉嘴。
皇宮建在城池最中心,那片兒地勢高不用怎麽清理,城裡這些天亂成一團,即便有傳言說皇帝怎麽怎麽尋常百姓也無心去管。
宋軍已經入城,城裡能跑的都跑的差不多了,也沒聽說小皇帝跟著誰跑了,該不會真的沒了吧?
倖存的興慶府百姓心裡嘀咕,湊巧倖存者中有皇宮裡當差的僕從,衆人你一言我一語小聲說著洪水之前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把小皇帝身死的真相傳播了出去。
——驚!小皇帝竟死於親族之手!
——不光死於親族之手,死後還沒人收屍。
老天,這是一國之君應有的待遇嗎?
小皇帝是梁太後親子,太後走時怎麽不帶上他?
百姓不太清楚皇家的恩恩怨怨和朝堂的利益糾紛,他們只知道小皇帝死在宮裡不正常,太後率兵出走不帶上小皇帝也不正常。
都是血脈相連的近親,怎麽能過分到這個程度?
離譜,太離譜了。
就在倖存百姓感慨小皇帝死的可憐時,宋軍大營中傳來消息,宋國皇帝特意派欽差大人到興慶府來為小皇帝處理後事,陵寢是最精銳的士兵緊急修建,棺槨是京兆府運來的上好木頭打造,也就是興慶府離開封太遠,不然大宋的皇帝都想親自過來。
蘇景殊:???
他是讓那些家夥可著勁兒吹,但是把他吹成千里迢迢奔赴興慶的欽差就夠了,不用吹到這個地步。
官家瘋了才會親自跑來興慶府給西夏的小皇帝送葬。
蘇大人召集人手緊急開會闢謠,讓他的小喇叭們胡說八道的時候都悠著點兒,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萬一真的傳到官家耳朵里怎麽辦?
「大人,這話不是我們傳出去的。」
「是那些党項人自己吹牛瞎說,我們已經在努力和他們解釋大宋的皇帝和番邦部落首領是一個天一個地,但是他們就是不聽。」
「蕞爾小國,狺狺狂吠。」
「呸,臭不要臉。」
蘇景殊:……
那沒事了,鍋不在他們身上就行。
自欺欺人很能調整心情,小皇帝的風光大葬效果比預想中的更好,原本躲在城裡的百姓陸陸續續出來,出殯那天幾萬人哭著去送行,傷心的好像親兒子意外過世一樣。
不確定到底是為了小皇帝哭還是為了被洪水沖走的家産哭,反正哭就完事兒了,等情緒發泄完日子該怎麽過還是怎麽過。
西夏建國才三十年,又不是沒過過朝不保夕的日子,再說了,宋人的朝廷也不像他們想像中那麽可怕,要是運氣好能讓他們過上吃飽穿暖的日子反而是他們賺了。
聽說和宋國接壤的幾個軍司時不時就有部落遷到宋國境內,要是沒好處人家也不會遷。
先觀望觀望。
喪事結束,西夏在這片土地的統治也告一段落。
梁氏不出所料試圖前往涼州,不過他們運氣不太好,在賀蘭山西北的攤糧城被種諤和折繼世堵了個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