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茵安慰道:「沒事,阿娘,等我去到那邊安頓好就去找外祖他們的消息,指不定你們沒多久也會來肅州呢。」
是的,曹承恩當初想要獲得減刑剛曹承德說了他截斷了武家那邊遞來的消息,曹承德和武氏商量後,沒有答應,不過後來,曹茵告訴他們,就算他們不追究曹承恩,他也不會被放出來,因為他夜入牢獄便是碰到了孟大人的底線,而孟大人之所以沒有將這件事弄到明面上來,她感覺孟大人是在憋大招。
而曹茵認為在曹家肯定有什麼曹承德不知道的事情,曹茵雖然現在沒看明白,但直覺告訴她,曹家並不簡單。所以若是能找到武家人,家裡人離開這裡去肅州安家,也不失是個辦法。
武氏聞言眼中的擔心更濃了,「到了那邊你主要要過好自己的日子,你外祖父他們這麼些年都沒消息傳來,他們若是能來,應是早就找過來了。」說完這句話,她哽咽住了。
曹茵抱住阿娘,沒說話,她感覺現在說什麼都是虛的。
曹承德見娘子這般,心裡也難受,岳父一家都是豪爽人,哪怕他入贅武家也從未因此看輕他,反倒當他是一家人,當初逃離兵患時,他們走散後,他以為他們會很快就找來,畢竟武家開鏢局的,會武,家裡男丁也多,誰承想,十多年過去了,都沒找回來。
曹蕪見不得這樣的場面,他粗聲粗氣說:「二妹,你到了那邊好好過日子,大哥回頭接到那邊的鏢過去找你。」
武蘊點頭,「二姐,你去了那邊記得照顧好自己,別擔心家裡這邊,還有我們在呢。」他已從爹娘嘴裡聽說自家多了個旺鋪的事,對雙胎姐姐的能力有了新的認知。
武芠抱著二姐和阿娘,「阿娘不哭,外祖他們那麼厲害,肯定都沒事。」
分別總歸有太多的不舍,但也總歸有一別。
護衛長過來通知曹茵要出發了,曹茵跟家人們揮手告別,看了眼不遠處的城門,曹茵心中感慨頗多,沒想到一趟尋親之旅,她不僅找到了原主的家人,也成了親,在這偌大的陳朝,更多了牽掛的人。
第105章 鬧出來的動靜
三日後,他們一行順利抵達雲城,時隔月余再度來到這裡,曹茵只能說心態與上一次明顯不一樣。上一次的她如同浮萍一般,孑然一身,不知道前路會如何,如今的她多了家人的牽絆,對未來也有了初步的規劃。
城門口殷家管家領著一行人回了殷府,身為雲城首富家的管家,城裡不少百姓認得他的身份,紛紛往這一行人看來,曹茵的馬車夾雜在其中就像一群白天鵝混入的醜小鴨,突兀顯眼。
對於殷家和明家的情況,從竹跟曹茵簡單介紹過。
前朝末年,現如今的皇帝只是掌管著梧州和雲洲地界的陳大將軍,番邦來襲,前朝皇帝意欲割出肅州予番邦和談,完全沒顧及肅州的前朝百姓。
番邦見前朝皇帝這麼好說話,野心勃勃的提出還想要梧州,而梧州隔壁的滄州便是京城所在,若是將梧州割予番邦,朝廷必然要遷都,否則不安全。
當朝廷就此要求爭吵不已時,得到消息的陳大將軍寫了封摺子向皇帝老兒請戰,可前朝皇帝寧願遷都也不同意陳大將軍的褶子,發出密信給負責談判的使臣,暗示他們可以答應。
這事原本應該保密,卻不知怎麼的傳了出來,朝野內外都知道皇帝要讓出肅州和梧州和談,前朝百姓自是不願,特別是肅州和梧州的百姓更是不同意。
肅州節度使譚將軍本就不同意和談,現下見皇帝老兒沒底線的將梧州也割出去,他去信給陳大將軍,倆人合計起來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為由,無視皇帝的命令,整軍布陣於黑水河畔意欲與番邦決一死戰。
這一番操作讓和談進行不下去了,於是皇帝老兒直接下令請譚將軍和陳大將軍進京。
兩位將軍雖知道這趟去京城不會好過,但譚家人被皇帝老兒「請」去了京城,譚將軍知道這次去京城凶多吉少,但家裡人他不得不去救,遂孤身去往京城,剛到京城就被皇帝的人拿下關入了天牢跟他家人相聚。
陳大將軍父親寵妾滅妻,他很早便入伍,一直未成親,對於皇帝老兒抓住父親家人威脅之事,他面上答應的很好,實際上卻是留了心眼,去往京城的路上莫名失去蹤跡,皇帝老兒以為拿住了其家人陳大將軍會跟譚將軍一般束手就擒,心大的處決了譚將軍及其家人。
收到這消息後的陳大將軍連夜回到駐地,以皇帝老兒被奸臣蠱惑殘害忠良為由提出清君側的口號揭竿起義。
而打戰怎麼能缺少得了銀錢,陳大將軍納了雲洲首富殷家的嫡女殷余蘭為貴妾,有了這門姻親,殷家累積了幾代的錢財庫庫往陳大將軍這裡送,直到陳大將軍問鼎帝位,殷余蘭被封為殷貴妃,殷予便是她生下的皇子。
明家的情況跟這差不多,區別在於明家嫡女是給陳大將軍親信崔副將為良妾,陳朝建立後,崔副將被封為永恩侯。
光看到氣派的大門和那望不到頭的巷子,曹茵便知殷府府邸很大,她被安排住在待客的東側院,院子布局規整,亭台閣樓、飛檐青瓦,盤根交錯,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均精緻典雅又不失磅礴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