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爸爸也搖了搖頭:「你要是能在學校考個第一名,那才是真正的認可!我也不指望你在年級里和實驗班那些尖子生比,至少能不能在10班考進前十?解說再好,也就是個興趣愛好。你成績不好,回頭解說也沒成,豈不是耽誤了正事?以後誰會認這個?嘴皮子再厲害,有什麼用?能學到知識嗎?」
面對父母的連番質疑,陳默沒有急著反駁,而是將之前省賽現場記者們誇他的那些話搬了出來,也算活學活用了。
「媽,這可不是看熱鬧。爸,我是認真的。一個人只要專注於自己熱愛的事情,就一定可以做到極致。解說不僅僅是講球賽的熱鬧,更是對戰術的分析,對運動規律的研究,這些都需要強大的邏輯思維和雄厚的知識積累。而且,解說還是傳遞體育精神的一種方式。這不是什麼不正經的事,是一項有前途的職業!」
他越說越自信。
雖然沒想到這次坦白會招致父母的質疑和反對,但也明顯看得出,他的父母不是那種特別專制、完全不講理的。
電視台邀請他去,這對父母不可能把孩子鎖在家裡不讓他出門。
陳媽媽嘆了口氣。看到兒子堅定又熱情的樣子,似乎有些動搖了。她不再說話,只是微微點了點頭,算是勉強同意了。
陳爸爸卻依舊有些彆扭,嘟囔了一句:「行吧,看你折騰去。誰讓你是我們家寶貝兒子呢……」
陳默當然沒有指望自己第一次出現在省電視台,就能被安排解說什麼高端比賽。畢竟他還是個學生,再有天賦,也得一步步往上爬。
高老師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給他們看過太多描寫普通人而非上流社會的影視作品,陳默漸漸覺得,自己和10班同學已經過了那個天不怕地不怕、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老子天下第一的年齡,逐漸明白了現實的複雜和殘酷。
可是,他也沒想到,自己的第一場試水解說,就被安排到了一家室內攀岩館——一個他從未接觸過的冷門項目。
引導他去的那位女工作人員向他解釋,這家攀岩館的老闆是省電視台的金主之一,電視台與他簽訂了長期宣傳合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做一些宣傳節目,以吸引更多熱愛體育的群眾前來參與。
陳默這次的任務很簡單:觀摩兩位現場「專家」解說在這裡舉行的一場攀岩速度賽。
這兩位專家,一個是退役的攀岩教練,另一個則是一個練了兩年多的業餘攀岩愛好者。無論是技術分析還是對攀岩的理解,他們都比陳默更為深入。
工作人員告訴他,這場比賽不會在體育頻道現場直播,而是會經過剪輯,做成精彩集錦,在平時比賽直播的間隙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