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樣冷門的項目,更需要專業的解說員,能將比賽的基本規則講解清楚,並調動觀眾的情緒。」工作人員補充道,「只有這樣,才能吸引電視機前的觀眾走進現場,親身體驗攀岩的樂趣,給贊助商帶來客流量嘛。」
她還衝陳默眨了眨眼睛:「是不是覺得體育比賽其實就是商業活動和利益交換,打破了你對體育運動的美好幻想?體育比賽背後無論看上去多麼純粹,最終都難逃商業的運作……」
陳默心中並不認為和「錢」沾上邊,就好像玷污了運動的純粹一樣。不過,他也懶得和工作人員辯論。
那位攀岩教練首先走到話筒前,開始介紹這場室內攀岩速度賽的規則:「這場比賽對選手的體力、耐力、以及戰術都有極高的要求。攀岩牆高15米,選手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頂點,才能獲得勝利。」
年輕的攀岩愛好者補充道:「這項比賽不僅考驗選手的力量和速度,還對線路的選擇有著極高的要求。每一條線路的判斷都直接影響最終的成績。」
陳默坐在與電視台負責拍攝的幾位工作人員一旁,聽著兩位解說員的聲音在攀岩館內迴蕩。
儘管他們已經盡力解釋每個動作的技術要點,但陳默的心裡還是感到一絲焦慮。看著選手們迅速攀爬,手腳並用,靈活地穿越那些複雜的岩壁,他心中充滿了好奇,卻又有些迷茫。
那些複雜的技術術語,恐怕只有真正懂攀岩的人才能理解吧?
陳默意識到了解說這個職業更為深刻的意義。
解說不僅僅是為了調動現場觀眾的情緒,更多的是需要深入淺出地講解,能夠讓那些從未接觸過這項運動的人,也能明白其中的奧妙。
第320章
站在解說區後方默默觀摩比賽的陳默,目光緊緊追隨著每位選手的動作,越看越覺得,自己對這項運動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退役教練和攀岩愛好者講解選手的動作和策略,陳默聽起來就跟聽天書沒區別,那些專業術語和高深分析仿佛是另一個世界的語言。
「比賽剛開始,我們可以看到這位來自彩雲省的選手選擇了一個高難度的『斜向動態平衡』啟動動作,通過壓掌迅速提起身體,同時完成核心包裹,以確保跨部靠近岩壁,減少抬升過程中的力量損耗。」退役教練語速飛快,「進入中段後,他利用蹬壁轉體動作,成功從中間線路轉換到右側區域。尤其是在側身切換時,展現出的協調性非常出色。在垂直岩壁做出這樣的爆發拉伸動作,要求選手的腿部力量和核心穩定性極高……」
年輕的攀岩愛好者補充道:「到了終點階段,他單手擺臂,完美沖頂,節奏感拿捏得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