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尋思尋思,仔細琢磨琢磨,是不是感覺不太對?
連大宋朝廷都知道在西夏發生饑荒的時候恢復糧食交易,党項貴族卻還趁機橫徵暴斂,這還看不出哪邊才是可以追隨的聖主明君嗎?
香都越聽越心動,但是礓砟寨不是他一個人的寨子,他得對麾下兩百多守軍還有家眷負責。
蘇大人察言觀色的本事是朝堂上歷練出來的,一眼就看出了他在想什麽。
歸順大宋後最不需要擔心的就是家眷,還有人不知道大宋會給歸附的番邦部落發地發糧種讓他們就地屯田嗎?
礓砟寨的條件是差了點兒,但是這兒離大順城近,糧食不夠可以直接找大順城申請支援。
大宋的堡寨都是這樣,能自給自足的就自給自足,不能自給自足的就申請支援,反正周邊有大城池托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和西夏那種一方有難八方等著分遺産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看看礓砟寨的位置,很好,離大順城非常近。
衆所周知,大順城、柔遠寨、荔原堡在防禦外敵入侵的時候是一個體系,柔遠寨位置險要,大順城和荔原堡屯田數千頃,只要礓砟寨成為大順城的附屬堡寨,背靠數千頃的屯田還能餓著他們?
香都還沒開口,旁邊守著的幾個兵先忍不住了,「老大,沒糧的時候可以找大順城要糧呢。」
守寨的士兵不想聽上頭的貴族怎麽作惡,也不在乎兩國朝廷哪個好哪個壞,朝廷離他們太遠,他們只想知道沒糧的時候可以申請支援是不是真。
礓砟寨建成一年多了,每次缺糧都是他們自掏家底從來往商賈手裡採買,上頭根本不管他們的死活。
寨子裡兩百多弟兄,加上家眷一共七八百人,短時間內可以靠家底撐著,時間長了難道要餓死在寨子裡?
這邊能種田的好地方都是宋人在種,大順城、荔原堡本身就有很多党項部落歸順,他們打不過就加入吧。
姚兕看看悠哉悠哉的蘇大人,再看看不遠處咬耳朵的礓砟寨守兵,有種接下來即便他們什麽都不說也能讓對方和他們一起回去的感覺。
勸降的難度比想像中低。
蘇景殊側身低聲道,「主要是西夏朝廷不做人,沿邊的寨子活不下去肯定要另找出路。」
礓砟寨有這麽多商賈過來避難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商人願意來說明寨子的管理還算可以,如此大宋接收這塊地方也不算虧。
不過姚將軍說的不錯,勸降的難度的確比想像中低。
他來之前想的是在礓砟寨待上兩三天然後親身出演四面楚歌的名場面,為此還提前學了西夏的民謠和諺語,現在看來估計也都用不上了。
不是他們厲害,而是西夏朝廷太拉胯。
姚兕看看天色,「看守將的反應,咱今天晚上就能回到荔原堡。」
蘇景殊點點頭,沒有意外的話,三五天的時間足夠派出去的所有人都回到荔原堡。
等梁乙埋將打到西夏境內的青唐吐蕃趕回老家,環慶沿邊的西夏堡寨也都改頭換面豎起大宋的旗幟了。
這波配合打的好,青唐吐蕃的大首領值得大宋的封賞。
荔原堡中,狄大元帥也是這麽想的。
以前大宋同時面對遼國和西夏,這邊打完那邊打,經常顧首不顧尾吃敗仗,現在終於輪到西夏感受多線開戰的「快樂」了。
這還只是開始,以後「快樂」的日子多著呢。
吐蕃各部並不聽從朝廷指揮,這次出兵西夏單純是他們想打,官家已經派王韶到秦鳳路經略河湟,等河湟一帶盡數回到朝廷的掌控之中,西夏就天天都能享受顧首不顧尾的快樂。